老年人颌骨囊肿的诊断方法

时间:2014-6-11来源:不详作者:佚名 点击:

      老年人颌骨囊肿的诊断方法   根据作者多年来的实践,兹提出对颌骨囊肿不同部位需应用的诊断方法,以供参考。诊断方法仍以影像检查诊断手段为主,辅以穿刺及活体组织检查。 

      1影像诊断 

      目前仍以X线片诊断为主,少数病例应用C.T摄片及磁共振(MRI)检测。临床应用X线片检查,即可以达到诊断目的。只有极少数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考虑C.T及MRI的应用,但不必作为常规手段。 

      ① 上颌骨囊肿,若位于上颌窦附近,摄上颌窦冠状断层片可以清楚显示囊肿与上颌窦的关系、囊肿是否引起鼻道、鼻底移位变形,这对于确定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也可以摄曲面断层片,但有时与颅底及颈椎影像重叠,显示不清。 

      ② 腭部囊肿(切牙管囊肿、鼻腭囊肿、正中囊肿)及前牙、鼻底部囊肿,因囊肿体积不大,采用断层片或曲面断层片,显示并不理想,仍以摄上颌横断片显示最佳。 

      ③ 下颌骨囊肿,以曲面断层片显示较好。但如摄片时定位不准,常常表现为下颌前部的影像与颅底、颈椎相重叠,影响了对囊肿的诊断。这时,可以加摄两侧下颌骨侧位片,以显示体部和升枝部。至于下颌前部,加摄下颌横断片,即可清楚显示。 

      2影像鉴别诊断 

      在X线片上,囊肿样阴影应如何确定其为颌骨囊肿以及与类似病变加以鉴别。囊肿应与中央性血管瘤、炎性肉芽肿、恶性病变等加以鉴别。牙源性囊肿及裂隙性囊肿本身亦应加以区别。 

      ① 典型的颌骨囊肿,其X线影像显示为规则的阴影,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为白线,此乃緻密的骨质,有时称为硬板。大多数为单房,偶有多房。角化囊肿常为多房,边缘呈“扇贝”形。它们有的含牙,也有不含牙的。 

      ② 若囊肿合并感染,其白线有时中断或变得模糊。这一现象,也应将囊肿恶变的可能性加以考虑。 

      ③ 中央性血管瘤,也表现为阴影性骨腔,大多数边缘整齐,但无白线。在阴影中,常可见到网纹状密度增高影像,有时称为泡沫样表现。这些密度增高的网状结构,乃血管瘤血窦纤维性中隔的影像,有时还可以见到血管结石影。 

      ④ 炎性肉芽肿在X线片上,也表现为规则阴影,但边缘不是十分整齐,没有白线。它常常是根端囊肿的前身。但应想到与恶性病变加以区分。 

      3穿刺检查诊断   穿刺目的在于判明囊肿的性质和排除其它病变的可能性。 

      ① 穿刺的方法,即在局麻下,用较粗的注射针头(16#或18#),刺入囊腔,抽出部分液体,根据抽出液的颜色和内容成分,可以大致判断囊肿的性质。 

      ② 穿刺内容物如为稀薄咖啡色液体,可考虑为根端囊肿或含牙囊肿;如为乳白色带碎屑液,应考虑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若为鲜红色血液,应考虑为中央性血管瘤的可能。 

      ③ 穿刺液还需作病理检验。如为咖啡色液,可取其一滴,滴于玻片上在显微镜下用暗视野观察。一般可见到闪光的针状或偶为方柱状结晶,即胆固醇结晶。偶可见到少数白细胞及红细胞。白细胞较多可能表示为合并感染;红细胞较多,可能为穿刺时囊膜损伤出血,或囊腔内有炎性肉芽组织。 

      至于囊液内胆固醇的产生,一般认为乃囊膜退变组织的溶解积存而致。囊膜受囊液压力后缺血退变,其退变脱落上皮,溶解于囊液内,逐渐形成胆固醇,并增加了囊液浓度,增高了渗透压,使囊液内压力增加,这又进一步促成退变,如此造成囊肿不断扩大。如穿刺液为乳白色,镜下可见脱落的柱状上皮碎屑及一些不成形的碎屑,这是角化囊肿的病理过程。 

     4活体组织检查诊断 

      ① 至于活检,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即经过X线片、穿刺检查,仍不能确定其性质,不能排除炎性肉芽肿、中央性血管瘤或其它病变可能的,需藉助活体组织检查手段作最后定性。活检可以确定囊肿性质及其它病变的存在。但如穿刺为多量鲜红血液,活检应十分慎重,以免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 

      ② 活检的方法,在囊肿最突出最薄弱的部位,切开黏膜,显露骨面,去除少许骨质,即可见到囊腔内容物(囊膜或其它性质肿物),用手术小剪刀伸入囊腔剪切一小块,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后送病理检验。 

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smwo.com/bjff/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