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解剖范围,可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原因分为关节内、关节周围以及关节外/全身因素三个方面。 关节内因素主要考虑以下因素:感染、髌股关节、磨损、骨溶解、假体不稳定、力线不正、假体悬出、持续的滑膜炎、腘窝撞击、反复的关节血肿、游离体、痛风。 关节周围因素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骨折、异位骨化、滑囊炎、神经瘤。 关节外/全身因素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髋关节/脊柱的疾患、复杂的区域疼痛综合征、血管因素、心理因素。 关节内因素 感染(如下图) 初次全膝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0.5%-2%,而翻修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达5%-7%。对于任何一位全膝置换术后疼痛的患者都应该考虑到感染的因素。因为其威胁到关节功能的恢复、肢体的完好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诊断感染必须综合详尽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尽可能多的数据,而不是仅仅单凭某一检查就做出感染的诊断。体表症状包括:存在有伤口窦道形成、愈合不佳或皮肤发红等;血清学方面的检查包括:白细胞及分类、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一旦发生感染,单用抗生素治疗往往不充分,因为假体周围形成的由多糖蛋白复合物构成的伪膜能够阻止抗生素穿透。 文献报道,单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感染的有效率仅为6%-10%,手术仍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如果发生了相对低毒性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急性感染,可考虑一期更换假体,有效率报道从50%-75%不等;二期更换假体目前临床比较常用,即取出原先假体,在术中充分灌洗、清创并切除滑膜,植入间隔器,术后静注抗生素治疗,然后二次手术重新植入新的假体,有报道称,该方法治愈感染的有效率高达97%。 引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其他因素请参阅以下图示: 髌股关节脱位 髌周纤维化亦称为髌骨撞击综合征,是由于在股四头肌肌腱的后方与髌骨上极连接处形成一纤维结节所致 异位骨化,软组织中形成了成熟的板状骨 髋关节的疾患可以通过闭孔神经支配大内收肌肌支的延伸部分刺激膝关节从而引起同侧膝关节的疼痛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