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瑜伽练习涵盖进入或退出下犬式、四肢支撑式的话,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急性或慢性手腕疼痛。 当你了解手腕的解剖结构,不难发现它是如此脆弱,非常容易因为承重不当或反复运动而受伤。 手腕的解剖结构 手腕极其灵活,它们始于两块前臂骨——桡骨和尺骨,然后与八块腕骨中的三块相连。其余五块腕骨彼此相连,并与手指连接。每个骨头之间由大量韧带连接,而肌肉和腱位于骨头的上方或下方,它们共同协作实现手腕和手指的运动。 正因为如此复杂的结构,我们在做手腕承重的体式时,骨、韧带、肌肉发生错位在所难免,手腕疼痛就发生了。其症状主要有两种: 一是尺骨撞击综合征,尺骨和手腕小手指一侧的腕骨连接处受到挤压。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两种:尺骨畸形,这种天生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在一些需要手腕承重的体式中(比如下犬式)手腕反复向小指的方向外转,则几率很大。 二是手腕肌腱炎,其特征是肌腱发炎,通常是由于腕关节背屈的时候发生错位或承重过度而造成的,比如四肢支撑式。慢性手腕疼痛通常发生在韧带过于松弛的瑜伽习练者身上,引起发炎、疼痛,最终造成关节炎。 四肢支撑式 那么,保护手腕的关键是什么呢?答案可能会出乎你的预料,它就是:强有力的核心。 医学研究证明,强有力的核心可以提高肩袖肌群工作效率。这些肌肉可以稳定肩关节,从而减少手腕的承重。 相反,在四肢支撑式这样的体式中,如果核心无力则会导致躯干和肩部稳定性下降。这样一来,手腕会承受强劲的剪切力,尤其是在体式过渡的时候。 想象一下你在做vinyasa的时候,每一次的重复,你的手腕都在全程承重。若总是没有适当的支撑,长时间下去,上面所说的受伤状况就会发生。 在流瑜伽练习中,如果力量能够很好地在核心和肩膀分散开来,那么手腕受力就会最大限度地被降低。 下面是一组极易上手的四步练习法,其中第四步是在下犬式中融合了前三步,通过平稳、渐进地调动肌肉,进而轻松地进入所有体式。 依照这样的顺序,保持对核心-肩袖-手腕连接处的觉知,并将这些动作融入到每一个vinyasa当中,让你的手腕远离疼痛,保持健康。 第1步 加强你的核心:前臂板式 这个练习能够强化腹部核心以及臀大肌。 1.俯卧在垫子上,前臂贴地,手肘位于肩膀正下方。 2.将整个身体抬离地面,后脑勺到脚跟形成一条直线。尝试将前臂拉向脚跟的方向,但实际上并没有移动,同时稍稍收缩臀大肌,让尾骨向脚跟延伸。 3.保持平常自然柔和的呼吸,10秒钟。 4.呼气,让身体向下回到垫子上。重复2~3次。 第2步 激活你的肩袖:鹰式手臂 这个拉伸练习是利用离心收缩(在肌肉拉长时增加肌肉张力)加强肩袖肌群的力量和弹性。 1.采取坐姿或站姿。两手臂交叉,右臂放在左臂下方,两前臂相互缠绕。 2.逐渐抬高手肘至与肩同高,将左臂拉向右侧来增强拉伸感。 3.轻柔地将左手肘推入右手肘,仅使用不到20%的力量即可,保持8~10秒。 4.然后让手臂回到中心处,保持20秒。 5.交换另一侧。重复3轮。 第3步 稳定手腕:婴儿式 在这个体式中,肩袖和手腕的连接能够强化手腕。 1.进入婴儿式,双膝与髋等宽,或将双膝并拢。坐骨坐在脚后跟上,手臂向前方地面伸展,掌心向下。 2.双肩向外旋,肩胛骨拉向背部方向,从而启动肩袖肌群。保持手腕伸直,注意不要向小手指侧偏移。 3.轻柔地将手指根部的小丘推入垫子。注意,手腕要稍稍抬起。这样可以实现腕骨与桡骨及尺骨的对位。 4.呼气,保持抬高;吸气,放松。你可以将指腹轻柔下压,并将大拇指尝试向小拇指的方向抓地,进一步稳定手腕。保持5次呼吸。 5.吸气,起身,拉伸右手腕。右手掌心向上,用左手轻柔地将右手手指向回拉往手腕的方向,保持30秒,然后拉伸左手腕30秒。 第4步 在下犬式中融合前三步 1.从婴儿式开始,将手指根部的「小丘」压入垫子来稳定手腕,并让手腕稍稍抬起。双脚向外,肩胛骨拉向背部方向。 2.吸气,抬起髋部向上。呼气,脚跟向下沉入地面,腹部向回拉向脊柱的方向,这样能感受到腹部核心的启动。 3.收缩股四头肌,伸直膝盖。最后,尝试抬高脚背去寻找小腿胫骨,将身体延展,胸骨寻找脚跟方向,进一步稳定核心。 更多瑜伽干货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