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啦这次请你当评委

时间:2021-10-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自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92134.html

讲好十二局故事

传播十二局声音

展现十二局精神

每一则企业故事

每一段文化述说

都是一种温暖和感动

都是一种振奋和鼓励

今天,请你来当评委

投票选出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暖心故事

投票时间:3月14日——3月21日

本次投票可多选

每人最多投10票

正文

阅览

01

脱贫攻坚路上的“浙”企力量

(向上滑动启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国资央企作为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今天,跟大家分享是在“浙”央企——中国水电十二局扶贫的故事。

水电十二局发祥于浙江,因建设新安江水电站而闻名。从此,水电十二局从浙江起航到走向全国、再到走向世界。作为一家老牌在“浙”央企,是浙江这片热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水电十二局人继续前行。

水电十二局从未忘记作为央企的使命和责任,一直践行着央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更是把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抗在肩上、抓在手里,充分展现了脱贫攻坚的“浙”企力量。

一面锦旗的缘起

年4月17,浙江杭州,在中国水电十二局总部大楼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是浙江温州市永嘉县茗岙乡党委书记滕显峰一行到访公司,专程向水电十二局赠送“精准扶贫办实事,结对帮扶暖人心”锦旗。

看着这面鲜艳的锦旗,水电十二局人心里感到欣慰,更感到身上的扶贫责任重了。

把时间拉回到年的9月,浙江省启动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水电十二局对接帮扶外徐村。

扶贫就是责任,脱贫就是命令!

一时间,水电十二局迅速启动扶贫帮扶工作,工作组、驻村干部、扶贫资金、“农”“旅”结合、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等

都得到了一一落地!

外徐村,平均海拔多米,前后梯田环绕,风景优美,是茗岙乡1号摄影点拍摄前景村。如何根据农旅融合,当地实际进行精准帮扶?

这是水电十二局一直思考的问题。

油菜花的故事

讲起外徐村的油菜花,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合不拢嘴!

当地的老百姓说:“自从扶贫组进驻以来,油菜花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来观赏,拉动了旅游经济;把油菜花榨成菜籽油还可以向外出售,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把油菜花变成菜籽油,让菜籽油变成“黄金油”。

水电十二局精准帮扶做到了!

年,投入专项资金、实施产业扶贫、购置榨油机、开设油坊、减免加工费、打通销路购置菜籽油……

就这样,外徐村梯田上的油菜花变成了餐桌上的“扶贫油”。

现如今,外徐村老百姓种植油菜花的积极性高了,集体经济有了新突破,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这些变化离不开水电十二局的精准帮扶。

一户家庭的变化

在外徐村,共有户,低保户郑建新是水电十二局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的对象之一。

郑建新因病落下残疾,没有劳动力,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扶贫组在走访调研得知后,在乡政府沟通协调下,立即启用扶贫资金2万多元,对住宅、房屋进行了改造、翻休。

“住在新房子里,住得很安全、很舒心”,郑建新由衷地说:“谢谢你们”水电十二局!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水电十二局精准帮扶一直在践行着!

刚刚分享的这两个扶贫故事,仅仅是水电十二局帮扶结对过程中的缩影。

看着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我们觉得一切的扶贫工作都很值得!

我们相信,外徐村老百姓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02

绿了茅洲河,白了少年头

(向上滑动启阅)

水从羊台山北麓流出,经深圳市五区汇向伶仃洋。茅洲河,这个昔日污染严重的“酱油河”,如今河水清清,白鹭翩跹,成为了网红打卡的好去处。这一切都离不开水电人4年时间里,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的治理工作。四年里,茅洲河“绿”了,当初踌躇满志治理河道的少年头却“白了”。

年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紧凑的验收任务雪上加霜。人员不能返回项目部,公共场合不能聚集,验收所需新的资料无法准备,验收会议无法召开,但是移交时间却不能推迟,问题迫在眉睫。

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验收节点目标,成立深圳茅洲河项目竣工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竣工档案管理网络,倒排验收计划,设定验收节点,制定验收工作奖惩办法,全力推进项目验收工作。

看着一个月内安排紧凑的验收计划,平时温和的项目总工程师宋富铁也严肃起来说:“兄弟们不分白天黑夜干,工作非常辛苦,我其实并不舍得批评他们,但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工程,哪敢有一丝松懈和大意。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决不能因为我们的粗心大意,耽误了工程的验收和移交,干一件事就要干到问心无愧。”

这是深圳茅洲河项目部工程办不知道集体加班的第几个夜晚,键盘敲击的声音伴随着纸张翻动的声音在黑夜显得尤其嘈杂,灯光照耀下,总工程师宋富铁的半头白发显得尤其刺眼。

“宋工,赶紧歇一歇,保命要紧,昨天朋友圈还在转发熬夜猝死的文章呢。”高茂盛按着太阳穴开玩笑地劝说道。

“特殊时期,大家都比较辛苦,验收资料滞后验收工作就难以推进,不能拖大家的后腿啊!”宋富铁放下自己手中的文件,“你们要是累了就先回去休息,不要硬撑。”

宋富铁在平时特别照顾部门的同事,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为“铁哥”,心里更认可他是大家的铁哥们,每每看到他多出的白发,心中总有说不出的心疼。工作中,他总是最认真的那一个,无论是审核计划、编写报告,还是准备各类工程资料、技术交底,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面对困难,他能担事,即便是遇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都会尽力一试。面对疫情期间的验收任务,他详细列出了验收移交中的91个问题,从资料到现场,面面俱到,把这些问题解决,验收工作就能稳步推进。

他是走的最晚的那一个,他是技术最精的那一个,他是最没架子的那一个……80后的他身形消瘦,眉间紧锁的纹路诉说着他对工作的执着,也诉说着他作为一个工程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宋富铁的带领下,工程管理技术部全体成员开始了加班加点、紧锣密鼓的筹备,凭着这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终于在一个月时间里,接连通过了一系列验收会议,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大凼水、玉田河等共19个单位工程、2个合同工程,东坑水、底泥处置工程共11个分部工程顺利验收,底泥处置工程预验收工作也顺利推进。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明明知道熬夜的危害却仍然不肯按时下班回去休息,明明害怕自己衰老却仍挑灯夜战,明明思念家人却仍不能放下手中的工作。茅洲河水蜿蜒流淌,当初的英俊小伙用他的半头白发,诉说着他对工作的执着,也诉说着茅洲河治理的艰辛故事……

03

十年在线,高原战士

(向上滑动启阅)

雅砻江、高原、两河口电站。

10年、功勋项目经理、应宁坚。

决心,他要大干一场

“两河口工地是我呆的时间最长、最有感情的一个工地,一呆就是10年。”应宁坚这样说道。一个有着34年工龄的水电人,谈起干过的工程,如数家珍。“两河口”是他心中最亮的那颗明珠。

年,应宁坚临危受命,成为水电十二局第一批进驻川西高原这片土地的排头兵。作为水电十二局“西进”目标的桥头堡,两河口前期标项目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是公司立足西部水电开发市场的试金石,因此,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公司把我们派到这里来,是对我们的信任,来了就要干事,干就要干好。”这是他心中的信念。他立志要在川西高原这片新土地,大干一场。

信心,只要肯登攀

“难,比想象中的更难。”

两河口电站地处川西高原的高山峡谷,从进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高原环境的不适应,到汉藏差异、复杂的地方关系,再到环境恶劣、队伍不稳、人才难留等一系列问题。但最尖锐和最突出的困难还是高边坡的技术难题和施工难题。困难就像高原上一座座的山,但他坚信,只要肯登攀,没有到达不了的山顶。

两河口电站河床两岸山崖陡峭,开挖I标最大开挖高度为高程.35米,最低底部高程.00米,边坡开挖总高度为.4米。且右坝肩高程米以上施工区唯一与外界相连的通道只有号隧道,各类物资的转运、人员通行都必须经过这一条通道。由于场地限制,右坝肩开挖区内无法布置其它道路,而要想开辟多个工作面,多点施工,齐头并进,抢回滞后的工期,就必须开辟一条新的施工便道。

隆冬季节气温最低能达零下20多度,他每天蹲守在施工现场,与总工、技术人员一道进行技术攻坚。研究混凝土浇筑温控,他也常常顺着爬梯爬至.35米高程看着每个工作面的动向。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实战经验,很快确定了方案。从号隧洞出口下游侧米高程处,沿山坡展线上升至米高程,并与右坝肩高程2米、米、米马道相接。该便道极大地缓解了右坝肩、开关站和进水口开挖与支护的交通运输矛盾,同时也减少了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施工干扰,为多米高差的开挖支护争取了时间、奠定了基础。

同心,用真诚赢得共赢

“授之以鱼并授之以渔。”

应宁坚充分尊重并遵守当地风俗习惯,与当地藏区相互融合,适当使用当地的藏族同胞,传授他们技能,帮助当地贫困户增加收入。从一开始的当地藏族同胞不知道水电十二局来自何方,有什么样的金钢钻来揽两河口的瓷器活?到七年承揽7个项目共13亿合同额,并为两河口水电站主体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先后创下了两河口工程“三最”记录。最低:比雅砻江最低水位还低20米的导流洞出口工程成功建成;最快:6号公路Ⅱ标比合同工期整体提前近一年完工;最高:完成右岸高差余米的高陡险峻边坡开挖支护。

扎根雅砻江,奉献两河口。两河口水电站的建设推动者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让“水电十二局”的品牌深深扎根在川西高原上,镶在两河口水电站坝顶之上。

“企地共赢,是很有价值的事情,我很荣幸。”

04

玖莲的幸福生活

(向上滑动启阅)

“报送资料是吧,费用申报还是技术方案?电子版需要先拷贝一份给我。”藏族姑娘玖莲很热情地接过一大摞资料,娴熟地审核着需要向监理报送的材料。

玖莲是两河口水电站一名档案管理员,一个来自当地雅江县地道的藏族姑娘。在检查无误后,她在电脑上先做好登记和归档,然后将文件整理好放进包里,随手拎起包走出办公室,等候车子去两河口水电站白玛营地监理办公室。

“每天都要到白玛营地两趟。”玖莲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大家很喜欢这个干活勤快、笑容满面的藏族姑娘。对于大家的认可,玖莲姐很谦虚:“能到两河口水电站工作是我的幸运,我一定把活干好”。

在两河口水电站工作,玖莲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感激:结缘两河口水电站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雅砻江干流与支流鲜水河汇合口下游约2km处,下距雅江县城约25km。年9月电站通过项目核准,成千上万的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汇集,全力建设这座拥有世界第三高坝的超级工程。主体工程也于年5月开工建设,主要由中国电建旗下水电十二局和水电五局组成的联合体进行施工。

电站的建设对拉动雅江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直接促进作用,更为当地老百姓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说起与两河口水电站结缘,玖莲回忆说:“年5月17日这一天我记得最清楚,辞掉县城移动公司的工作,我来到了家门口乡亲们眼中羡慕不已的两河口水电站上班。”

这个电站是藏区开工建设规模和投资最大的基建项目,是一项世界级工程。“真的,太感谢这个电站,它解决了很多待业青年的工作”。对于84年出生的玖莲来说,有这么一份既体面还稳定工作,她非常满意。“跟之前的工作比,现在工资差不多翻了一倍。联合体还提供职工宿舍、吃饭有伙食补贴、节日有福利、生日有慰问,生活是越来越好,让我有满满的幸福感”。

据工程负责人介绍,两河口水电站建设期长达10年,工程计划年首批机组发电,年底竣工。建成后主要以发电为主,同时具有蓄水蓄能、分担长江中下游防洪任务、改善长江航道枯水期航运条件的功能和作用,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建设过程中,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能源支持,也改变了像玖莲一样的许多当地人的生活和命运。据统计,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工程解决当地用工达10余人。

感受:让我收获成长很多

不知不觉中,玖莲在两河口水电站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了。阅览室专管员、资料员、档案员……,她从一个懵懂的职场“菜鸟”变成了对工程档案熟悉的专业型职工,也从工作中收获了成长,提升了技能,获得了自信。

刚到两河口水电站的玖莲,对涉及工程方面的工作都不太熟悉。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下班后的玖莲经常向领导或同事请教,自己也很非常努力用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玖莲逐渐可以胜任自己负责的工作,做起来得心应手。

“建立台账、扫描打印、整理档案、报送资料、打码装订、归档入库……每天都非常充实。”玖莲说:“我喜欢这份工作,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做好档案管理这份工作,除了态度要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既要“拿得出来”也要“拿得回来”。工作中的玖莲是极度较真的,记得有一次,一名维修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就在档案室维修保养打印机,玖莲较真地跟他理论:“档案室不经过允许不能随意进的,资料丢了谁负责啊……?”一番争论后,玖莲的苦口婆心说服了维修工人。

“这是我的工作,不管是哪个岗位,都要认真负责好好干。”交谈中,玖莲多次提到这句话。玖莲正是用这份执着的责任心和同事们一起把档案管理得井井有条。年,大坝工程移交工程档案卷数量突破卷,顺利通过下闸蓄水前的档案验收工作;已经连续四年获得管理局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感恩:愿跟着工程一起走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玖莲和同事们精心排练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得观众阵阵掌声。作为藏族姑娘,玖莲的一副好嗓音让她成为联合体公认的文艺担当。“我把工地当成自己的家,在联合体跟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感受到非常温暖。”玖莲这样感慨。

如今,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照看上了年纪的母亲。对于现状,玖莲很满意也很知足,唯有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尽心尽责把每一项工作干好来回馈联合体。

现在,玖莲对未来也有了很多期待:“最大的愿望是能够转为正式员工,在县城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果工程需要,愿意跟着工程一起走。”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都是追梦人。我相信,玖莲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05

一身电建蓝一生担当

(向上滑动启阅)

已近甲子之年的劳晓平,仍然忙碌在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一线,分管和负责长龙山施工局的对外协调处理和引水隧道上斜井、中平洞施工,这是他成为“水电人”的第39个年头。“可亲可敬”“精力充沛”“严谨认真”这是他留给同事们的印象。

长龙山1#引水上斜井长.73米。年7月6日,1#引水上斜井先导孔一次性精准贯通;年11月19日,1#引水上斜井导井顺利贯通;年12月17日,1#引水上斜井全断面扩挖顺利贯通;年5月17日,1#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正式开始;年7月22日,1#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完成。

每一个斜井的成长节点日子,劳晓平都记得清清楚楚。斜井就是他的孩子,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陪伴,他看着斜井一天天成长,全然忘记过程中的各种艰辛。

斜井的开挖、扩挖工作面,气温低、光线差、粉尘大,且安全风险高。五十几岁的劳晓平,每天在现场蹲点。早晨7点进入隧洞,沿着爬梯爬到斜井施工处,察看掘进、扩挖进度和工程质量情况。在施工高峰期,一呆就是一整天,忙到下半夜才离开。

每日召集各工区各工作面负责人,开现场工作碰头会。梳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隐患,提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应对措施。有条不紊推动斜井开挖、钢支撑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各项工序,实现各工序紧密衔接,最大限度保证引水上斜井这一关键线路施工进度。并在超长斜井施工工法的控制精度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内远超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创造了月进尺达90米高强度掘进进度。安全顺利完成了1号、2#引水斜井的扩挖任务,确保了工程重大节点目标质量、安全、履约的全面实现。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作为一名老党员,劳晓平始终把“党员”的身份放在第一位。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把党员放在关键岗位,发挥党员骨干的专业技能优势,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施工难点问题、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促进各方相互交流,实现成果共享。年6月,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区大党建工作统筹协调会上,劳晓平作为工区代表就党建工作如何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行了专题分享和交流,得到了建设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劳晓平说。

06

战“疫”复工线上的先行者

(向上滑动启阅)

不是战士,却站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是医生,却用赤子之心守护身边每一个人。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新冠肺炎疫情较量的防控阻击战中,身处湖北的仙桃大垸子泵站项目党支部书记徐志强坚守在项目抗“疫”复工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信仰与宗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徐志强,湖北仙桃大垸子泵站项目党支部书记、副经理。作为国家确定水利灾后重建新增外排能力重点项目之一,湖北省易涝地区规模最大的新建泵站工程,仙桃大垸子泵站建成后将彻底解决仙桃境内通顺河流域排涝问题,为武汉、潜江、仙桃等地排涝抗灾发挥巨大作用。

战“疫”一线的先行官。春节项目赶汛期不停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第一时间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立即做出决策:封闭项目部。对所有可能进出的通道进行全封闭,避免职工与外部人员接触感染。为了消除恐惧,他收集整理防疫知识,带领职工张贴防疫知识图片,利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smwo.com/zlcs/144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