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运动损伤,退行性骨关节疾病 现在秋高气爽,老玩童们的活动量增大,骨性关节炎发作的几率也大幅上升。那么医院副主任医师蒋科卫老师告诉大家骨性关节炎的一些前期表现,以便大家早认识、早预防、早锻炼、早治疗。 膝骨关节炎是全身骨性关节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关节,但在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形形色色甚至有些奇怪,在临床多年的观察中,将这些表现总结归纳一下,以便大家对号入座,使大家可以早认识、早预防、早锻炼、早治疗。 首先是疼痛,疼痛又分位置,性质,特征,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方面。 疼痛的位置最多见于膝盖内侧关节间隙以上的地方,这是最常见的股骨内髁退变的反应。髌股关节炎的疼痛位置很多变,可能是髌骨周围、髌上囊、甚至是膝盖后方,我们所说的“腘窝”。由于这个位置可能会和腰椎关联起来,经常使病人没有意识到这是膝关节前方疼痛的反应。另外有些少见的位置如小腿胫骨(迎面骨)的中上段的前面,也有的人在外伤后出现关节间隙疼痛或者髌腱两旁的疼痛。 疼痛的性质最常见的“隐痛”,强度可大可小,发作期时关节积液较多时会肿痛,某些强壮男性的炎症期会剧烈疼痛,有针刺样、刀割样或者烧灼样疼痛,某些中青年女性可能会出现酸痛。 疼痛的特征多数是劳累后或者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寒冷后加重,温暖后减轻。但也有特例,可能会夜间疼痛,甚至运动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 一般在发作期即使平卧状态也会持续疼痛,缓解期时则时有时无,骨关节炎的发作期疼痛可能会持续3-4周(在彻底休息的情况下),但某些中年男性或者某人某个特定时间段,持续时间甚至到半年。缓解方式可以自然缓解、药物缓解、物理治疗缓解等。 然后是肿胀,可以为急性肿和慢性肿。 急性肿多数是关节积液的大量分泌导致的,但是这种肿多数是可逆的,不会无限制的增长,休息后积液会减少,甚至消失,活动后又会出现。肿的位置多数在髌骨上方大腿前侧。严重的肿会引起剧烈疼痛,可能口服消炎止痛药都没有用,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关节液抽出减压。 慢性肿则有很多位置,常见的是两个膝眼,凸起后像两个青蛙眼,医学上称为“蛙眼征”,这其实并不是积液,只是髌骨下方的脂肪组织慢性增生而突出。也有的慢性肿在髌骨上方,是滑膜组织慢性增生肥厚堆积而致。腘窝囊肿也归到慢性肿的范畴里,因为腘窝囊肿是膝关节老化的一个标志,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得,一般是后关节囊的破损(外伤或者先天结构异常),关节液从破损处流到膝关节后方,形成腘窝囊肿,这个囊肿的体积会变,长期慢性的肿,膝关节有急性炎症时关节液分泌增多,它的体积变大,反之体积缩小。 晨僵,顾名思义,是早晨起床膝关节僵硬,本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手部关节的一个典型症状,但很多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晨一起来也僵硬,北京人最常用的表达是“皱”,需要活动一会才能舒展开。这种症状多数在早期关节炎中出现,再重一些可能被疼痛所代替了。 老玩童们,可以对照自己和蒋科卫老师说的这些内容,及早发现、锻炼或治疗。 文章来源:社区中老年大学-怡养大课堂,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