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从事摄影工作的刘先生,长期举单反相机进行拍照,导致他的右手手腕处凸起一个大小2.5公分宛如鸟蛋的瘤状物,感觉麻麻的,近日,医院就医检查发现罹患腱鞘囊肿。 刘先生是一名摄影师,由于工作需要,长期手举单反相机,手腕长期疼痛也没有在意,某日,突然就长了一个小包出来,一按下去还会上下滑动。 近日,刘先医院骨科理疗专家王冰如主任医师处就诊,经检查诊断其为慢性劳损引发的腱鞘囊肿,王主任对刘先生通过液体刀进行穿刺抽出囊液治疗方式,用空针将水瘤内的胶冻状粘液抽出,进行两次的治疗后,刘先生囊肿消除,并嘱咐患者在治疗后的一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患处,降低复发的机会。 重庆铭医堂骨科理疗专家王冰如主任医师称,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因手腕部出现无痛性肿物来就诊的患者,他们见到手腕部的肿物都很紧张。其实这种常见的无痛性肿物多为腱鞘囊肿,这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此病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 王主任指出,日常生活中,因为重复性手部运动、外伤或感染,都可能导致肌腱在腱鞘中滑动过度频繁而发炎或破裂,使得润滑的液体堆积形成囊状隆起,就形成了腱鞘囊肿。 专家解读:预防需定期休息避免劳损 医院骨科理疗专家王主任表示,对于腱鞘囊肿,主要在于预防,注意工作时的正确姿势,避免关节的过度劳损,定时休息。而患过这种病的人,一定要避免过量的手工劳动。 比如,使用鼠标或键盘时应保持正确姿势,前臂与手腕角度维持平行,避免手腕呈背屈的姿势,若有需要也可以使用护具或护腕,尽可能不要长期重复做某一动作,避免反复复发。若需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也应每隔1小时休息10分钟进行局部按摩,或针对肩颈、上肢、手腕等部位进行拉筋及肌力训练,让身体或手部缓和地休息与伸展。 关于重庆铭医堂 医院以名老中医为核心,医院,重庆市名老中医门诊、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专家会诊中心、重庆市中医专家远程会诊中心、“中医+互联网”中医传承创新示范基地。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位、8位医科大学教授、8医院院长、9位中医世家传人、12位名老中医传承导师、30余位政府认证名中医。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