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不只是找好穴位就可以了,艾灸的手法也很重要,可补可泻。 因为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是用艾灸盒、艾灸罐来艾灸,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艾灸手法的补和泻的区分。 今天就给大家提个醒,艾灸的手法有补泻之分: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1、明火暗火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炷灸泻法——施灸,点燃艾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 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 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还有一些补和泻的说法,不详细说了,毕竟大家日常都用不到。只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艾灸师来做。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