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针灸,请加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因素。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经过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 诱发因素: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腰骶先天异常: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等。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 气滞血瘀型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 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间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舌质暗紫。 风寒阻络型无明显外伤史,天气湿潮加重病情。 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苔白腻。 湿热下阻型无明显诱因,遇热症状加重。 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 肝肾两虚型患病时间长而不愈。 腰腿疼痛久治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筋骨萎软,按压疼痛处症状有所缓解,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侧卧时症状减轻,有时腿部发麻时伴有耳鸣耳聋,脉弦细尺脉弱,舌淡苔白。 传统正骨的 缺 陷在哪儿? 用传统的中医疗法治疗颈、肩、腰、腿、关节痛,人们最先想到的必然是传统的正骨疗法。正骨即整治因骨关节损伤使肢体变形复原的手法。在“正”的过程中不乏会给患者带来相对的疼痛。最终可能致使部分患者无法接受其带来的痛苦,放弃此种疗法。 一般考虑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 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查坐骨神经紧张 (2)膝屈髋分腿试验:查内收肌群; (3)外展试验:查臀中小肌; (4)骼胫束紧张试验 (5)髋内旋试验:查梨状肌 (6)骶髂关节试验:"4”字试验; (7)髌下脂肪垫挤压征 (8)麦氏试验:查半月板 (9)抽屉试验:查膝关节交叉韧带 (10)股神经紧张试验 区别病变区别病变性质依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可以明确病变性质: (一)椎管内疾患 1、极端或特异病变 (1)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根囊肿、皮样囊肿、室管膜瘤、转移癌(肝、肾、前列腺、卵巢)、脊髓胶质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2)血管瘤及变异:动静脉瘤、脊膜膨出。 (3)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 2、常见疾患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侧旁型、外侧型、极外侧型、前方型)。 (2)胸腰椎管狭窄症(先天性、发育性、退变性、外伤性、医源性、混合性) (3)腰椎滑移症(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 (4)软组织损害(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脂肪结缔组织变性挛缩等)。 (二)椎管外病变 1、极端或特异病变: (1)脊柱肿瘤、结核、嗜酸性肉芽肿。 (2)脊柱损伤后遗症:挤压性骨折、劈裂性骨折、骨折脱位。 2、风湿类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李特氏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性关节炎、皮肌炎及反应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疾患、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3、脏器疾患和系统性疾患:肝胆消化系、泌尿生殖系疾患、妇科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机能减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 4、血管疾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深静脉炎、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血栓。 5、软组织损害(含纤维肌痛综合征)大致分为腰部肌群、臀部肌群、股内收肌群、腹侧肌群、腓肠肌内外侧头、髌下脂肪垫、腓骨长短肌、胫后肌群、跖腱膜及下肢各部关节韧带等部位的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 6、感染性、带状疱疹、淋巴管炎。 达摩医术一步错百步歪,五脏六腑都在这挂着那,脊柱歪了,脏腑就不在其位了,正骨后结合六君子疗法,即为:砭、针、灸、罐、按跷、导引。1、砭法:是利用砭石治疗的一种方法,是原始人类在没有针、药的时候一点点摸索出来利用石头治疗病痛的一种方法,几千年来仍存留下来,现在大家熟知的刮痧就是砭法的一种,杨奕用砭石足疗治病也是较成功的一种砭法,砭法还有刮、压、划、刺、拍、感、闻、鐹等十五种手法。2、针法:就是大家熟知的针灸,利用银针在经络、穴位上刺激。但达摩祖师根据全身主要穴位,创建了一套达摩穴位针法。3、灸法:就是在针的基础上利用艾条可以驱除寒凉之症。4、罐法:竹、水、药、胶等拔罐疗法。5、按跷法:主要针对筋骨不在其位所造成的病痛。利用中医推拿按摩等手法,结合正骨达到骨正、筋柔、气血通,解决病症。达摩手法即为此种疗法之主要内容。按摩,《内经》中祛病用二跷,踩跷、按跷是最高祛病法。 达摩医术部分病例汇编 一、感冒: 1.做颈椎五把推,颈椎仰卧摇正法; 2.风池沿脊椎两侧直至双侧肾俞刮痧; 3.手法开肘关节,大拇指腕关节; 4.针刺合谷、尺泽、足三里; 5.三棱针耳尖放血。 二、支气管哮喘 1.做颈椎五把推,颈椎仰卧摇正法; 2.分筋错骨法调整胸椎1-8节; 3.手法开肘关节,摇腕、抖肩,开手指掌关节; 4.前臂掌面尺泽与太渊连线拍打刮痧,出黑豆为止; 5.针刺鱼际、孔最、内关、手穴(食指掌关节尺侧) 6.拔罐肺俞、大椎(血罐)。 三、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 1.颈椎五把推,仰卧摇正法; 2.俯卧分筋错骨调整胸椎1-8节; 3.一指禅点穴拨筋下颊车—上云门穴; 4.针刺鱼际,少商、商阳(点刺放血); 5.走罐:下颊车—云门,出痧即可。 四、肠胃病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 2.俯卧分筋错骨1-8节; 3.侧卧曲腿侧扳法,调整10-12胸椎; 4.一指禅点穴,腹部拨筋; 5.针刺梁丘、素髎、筋缩、足三里、太冲、手穴上的肠胃点; 6.胃五罐20分钟; 7.中药:肠胃1号、2号、3号。 五、呕吐 1.颈椎五把推,乳突、风府拨筋; 2.犀牛望月,调整颈椎2-3节; 3.犀牛望月,调整颈椎6-7节; 4.俯卧,调整胸椎3-8节; 5.针刺中魁、梁丘、手穴后头点,止吐穴(大陵穴与内关穴中点)。 六、呃逆 1.颈椎五把推,仰头摇正法; 2.俯卧调整胸椎3-8节; 3.针刺:内关、攒竹、手穴(后头点); 4.河洛手法,按摩膻中穴; 5.按摩脚横隔膜反射区; 6.拔罐:天宗、膈腧。 七、冠心病 1.颈椎五把推,仰卧摇正法; 2.犀牛望月调整颈椎; 3.俯卧调整胸椎3-8节; 4.仰卧调整胸肋; 5.肘关节调整; 6.针刺:内关、郗门、冠心穴(足从解溪下四横指与第二、三跖骨交叉的骨缝之间取穴); 7.拍打、刮痧,从青灵穴-内关穴; 8.拔罐:膻中、膈腧。 更多养生知识扫码鍖椾含娌荤櫧鐧滈瑕佸灏戦挶鍗ょ背鏉句钩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