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切术后康复计划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㈠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尽量多做。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二)术后1-4天: 1继续以上练习。 2踝泵 3开始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分钟/3次/组,5组/天 4开始侧抬腿和后抬腿练习,侧身抬高腿或俯卧位抬高腿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分钟/3次/组,5组/天。 5可不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厕所等必要活动。 6伸直练习:在踝关节处放一毛巾卷,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 (五)术后1周: 1被动屈膝至度,主动屈曲大于90°。 3伸膝练习:一是在足跟下垫毛巾卷,腿部放松坚持20-30分钟,膝关节能完全伸直与健侧腿相同为好。 二·中期:(2周—1月)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开始恢复日常活动。 ㈠术后2-3周: 1被动屈曲至°,主动屈膝-°。 2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侧抬腿,后抬腿均可达2分钟) 3关节无明显肿、痛、不稳,可正常步态行走。 4开始指导下各项肌力练习:练习的负荷、角度、次数及时间,根据自身条件而定。 ㈡术后4周: 1被动屈曲接近正常。 2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 三·中期:(1月—2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 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 ㈠术后5周: 主动屈曲达到正常,且基本无痛。 ㈡术后6—8周: 1主动屈伸角度达至与健侧相同,且无疼痛。 2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10分/次,2次/日。 3可完成日常的各项活动。 四·后期:(2个月—3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 五·恢复运动期:(3个月后) 1强化肌力,及活动中关节的稳定性。 2通过测试,患健肌力达健侧85%以上,则可逐渐恢复运动。 ※备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运动时使用。 *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任选其一。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 1髌骨松动术(术后1周开始): 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为止。 3坐位抱腿: 坐于床上,大腿放松双手抱大腿缓慢屈膝,足部贴于床面,至极限处为止。 4主动屈伸练习:(被动屈曲后进行)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 活动度练习后如关节肿、痛,则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修 切 与 缝 合 的 区 别 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方案(包括缝合和各种复位固定方法) 康复医学科 半月板是膝关节间的半月软骨,分内外两个,可以稳定膝关节,吸收震荡,调节关节内的压力;填充关节间隙使关节吻合;缓冲股骨与胫骨之间的撞击力;是保护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首先应该了解是内侧半月板损伤还是外侧半月板损伤,以及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及手术缝合技术,在术后4-6周的时间内膝关节的过度屈曲都是要避免的。 术后1天-4周 1.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和踝关节。术后24小时继续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运动(-次/日),膝关节保持静止;开始进行术腿的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次/日)。 2.术后48小时后换药,由“棉花腿”换为“弹力绷带”,可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每日行走时间总共不超过30分钟,每次行走时间在5分钟左右)。 (1)开始直抬腿练习(1分钟/3次/组,3-5组/日) (2)开始侧抬腿练习(1分钟/3次/组,3-5组/日) (3)开始后抬腿练习(1分钟/3次/组,3-5组/日) 3膝关节活动度:四周之内屈膝不超过90°。 术后5-7周 55-7周膝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在大夫帮助下继续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活动角度逐渐至度。手术7周根据情况开始负重三分之一 术后8周以后: 6手术8周不要完全负重,去拐杖根据情况而定。 7术后2个月后患膝可以屈膝超过°,并可以自己练习屈膝。 83个月后可以开始练习下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