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人特别喜爱户外运动,其中,hiking是十分常见的运动方式,无论晴天还是雪天,总能见到朋友圈的登山发烧友每周或者每月定时组织山友结队hiking,或几十人一大群或五六人一小队,登高望远的豁然开朗和美美的景色与心情羡煞围观者。 hiking有益身心。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并非越频越好,也并非人人适合,特别是患有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中老年朋友更应该注意,爬山和徒步过程要注意保护膝关节,否则,或将引起膝关节过度磨损和旧患复发、疼痛加剧。 一、膝关节是重要承重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有研究显示,人平卧时膝关节承重几乎为零,站立时承重约是体重的0.4倍,平地行走时承重约1-2倍体重,而中等速度登山时,膝关节承重达到体重的4-6倍,快速下山时承重达到5-8倍体重。 二、频繁登山易损膝关节 hiking是一项大运动量活动。登山时,膝关节和踝关节均为受力关节,由于膝关节频繁弯曲,单腿承压过大,极易导致运动损伤和软骨磨损等问题。 1.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由股、胫、髁、髌骨构成,是人体所有关节中面积最大的关节,也是承受体重的主力关节。膝关节中间有二块软垫称为半月板。爬山时,膝关节起轴承作用,既要活动,又要承重。由于登山过程膝盖经常弯曲,单腿承受4-6倍体重,使膝关节处于重负荷状态,而下山时,韧带松弛,关节不稳定,如果受到侧向外力或滑动,重心不稳,可扭伤膝关节,造成半月板损伤。 2.膝关节游离体 本质是小片软骨因创伤或变性等原因而由关节面上脱落下来,形如豌豆大小,窜来窜去移动很快。它同样能卡在关节间隙中,形成交锁,反复出现以致引起关节腔积液,因平时不疼,往往忽视。 3.髌骨软化症 膝关节反复扭伤或不合理的运动姿势可引起髌骨关节面的磨损,软骨失去光泽及弹性,部分软骨软化脱落,移动髌骨则引起疼痛。 4.髌腱炎 髌腱是指连接髌骨(即膝盖骨)与小腿胫骨之间的肌腱。当它受损或出现炎症时,称为髌腱炎。主要表现为蹲跳时疼痛,行走平路不受影响,查体可及髌下深压痛,就是膝盖下方一点处疼痛。 三、登山如何保护膝关节 1.带护膝 护膝对膝关节及周围组织能起到轻度加压、支撑作用,既可以保暖,又可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使膝关节不容易受伤。 2.使用登山杖 使用登山杖增加了支撑点,使单纯的下肢运动变为四肢运动,从而有效地减轻膝关节压力,既保护膝关节,又可避免摔倒,使登山更加安全。 3.登山过程适当休息 休息可减缓肌肉酸痛、促进血液回流和加速新陈代谢,缓解腿部肌肉酸痛。 4.下山用力要正确 不用膝盖,要用肌肉。不让重力完全在膝关节处瞬间消解,也不完全依靠膝关节的骨骼来硬性制动,而是要用大腿和小腿肌肉,来分散重力和制动。让力量均匀地分散在腿部肌肉中,用肌肉控制下降的速度、启动、和制动,有意识地运用肌肉支撑体重。 5.登山前充分热身 登山前可做腿部肌肉拉伸以及膝关节、踝关节预热活动,也可双手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液对膝盖的保护。 6.登山后泡脚舒筋活络 登山后,要做好肌肉放松活动和及时进行下肢护理,可用中药配方“舒筋活络洗方”泡脚进行舒筋活络,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缓解腿部肌肉疲劳。另外,在膝关节得到充分休息的条件下进行非负重锻炼,比如坐位或平卧位做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和大腿肌肉绷紧活动,以不感觉疼痛加重为限度。 7.按摩 日常可用活络油按摩膝关节,特别是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血海四个穴位。 8.选择合适路线 登山要量力而行,初爬山宜选平缓坡度,避免挑战地势陡峭、线路较长的高难度线路。如果膝、踝关节有旧患、平时少锻炼者,建议少登山。 陈凯(Ken)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骨伤科硕士,BC省注册中医师、针灸师。医院工作23年。擅长运用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针灸等手段,配合专科专药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对跌打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五十肩、网球肘、膝关节炎、头痛失眠等有深入研究,并在临床中取得显著疗效。 接受MSP低收入针灸及各类保险 开诊地点:岭南中医馆(Metro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