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在膝关节部位还常患有膝关节滑膜炎、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游离体、腘窝囊肿、髌骨软化、鹅足滑囊炎、膝内、外翻等关节疾病。祖国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于“痹证”、“骨痹”范畴。 病因 其发病以肝肾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劳损为外因,瘀血及痰湿为病理产物。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抵御无力,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于关节,痹而不通。或劳力伤损,气滞血瘀,络脉痹阻,关节失于濡养而发病。以骨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或肿胀,甚则畸形为特征。 辩证分型 1、风寒湿痹 (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淡白。 2、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发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3、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麻木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4、肝肾两虚: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或细数。 活血通痹膏治疗膝痹 医院根据经典著作中对该病的有关论述,依据经典,结合临床,研制出了外用贴敷膏剂——活血通痹膏。 本方以“补肾通络活血法”为基本大法;外治法以“以松治痛,祛痛致松”为理论指导。体现中医治疗的简单、方便、有效、便宜的特点,在当今西医盛行的年代通过一种中医外治法向大家宣传中医的理论,使中医被广大群众接受,体现中医魅力,同时更能鼓励中医人对中医的学习,不断继承,创新。 制作工艺本处方十四味中药中,既有含脂溶性成分的药物,又有含水溶性成分的药物;由于方中白芥子中含有大量的油脂,粉碎时会将筛网堵塞,影响粉碎效果;冰片中含挥发性且粉碎时易液化,也影响粉碎效果和有效成分挥发流失;麝香本身也极具挥发性,更不宜共同粉碎且价格昂贵。为解决以上难题,采用以下加工制作方法: 1.粉碎时将除了白芥子、冰片、麝香以外的其他十一味中药共同粉碎过80或目筛网,再将药物细粉与白芥子混合均匀用稍微粗一点的筛网粉碎;2.冰片备好后密闭保存,临配置时以适量的95%乙醇溶解在与药粉混匀;3.麝香由于量较小,也在临用时与粉好的药粉套研为极细,在最后一步加入;4.以凡士林、羊毛脂按比例融化后作为脂溶性基质,以食醋、蜂蜜按比例混匀加热后和生姜汁作为水溶性基质,95%乙醇在本方中除作为冰片的溶解剂外,还是脂溶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的增溶剂,既保证了药物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的有效释放,又消除了两种基质的缺点,使其通过皮肤毛孔透皮吸收进入有效部位,而容易清洗不污染衣物;5.处方中的生姜汁、蜂蜜、食醋,既是溶剂,本身又时药物:生姜汁辛温发散,祛除体表及体内的风寒湿邪,食醋酸苦收涩、蜂蜜甘平,既减少了细辛、白芥子的辛温刺激性,又大大减少皮肤因受刺激而起水泡、湿疹的不良反应。医院自年开展此方法治疗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诉的膝痹,经过两疗程(14天)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1-5年的随访观察,根据临床效果不断完善活血通痹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95.8%已基本达到目前国内先进水平。 立秋节气已至,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时值三伏,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几天,渐渐转凉。凉风起,秋意浓。随着季节和温度的转变,不同体质的人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饮食起居的改善,以顺应天时,调养身心,预防疾病。血瘀质血瘀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内出血不能消散而成瘀血内阻的体质,常表现面色晦黯,皮肤粗糙呈褐色,色素沉着,或有紫斑,口唇黯淡,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多因七情不畅,寒冷侵袭,年老体虚、久病未愈等病因而发病,常随瘀血阻滞脏腑经络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表现:皮肤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小包块、色斑,因为毛细血管不通畅导致营养不能提供给皮表所致。 血瘀质容易脱发,而且不好治,因为血瘀导致毛囊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所致。 痤疮。常见难以透脓的暗紫小丘疹为主。痤疮之后的暗疮印很难消散。 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和瘀斑,瘀血严重的人舌根部两边小静脉怒张。 表情不够丰富,人相对严肃。 健忘、记忆力下降。 肝气不舒展,经常心烦易怒。 血瘀质如何调理饮食 适宜:黑米、黑豆、魔芋、银耳、黑木耳、桃、鲫鱼、桃仁、刺梨、红米、红糖。 一般立秋后仍然会持续一段高温天气,许多地区常常有暴雨光顾,空气中湿度也很大,人们不但感受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会觉得有些闷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这段日子称为“长夏”。长夏季节湿邪最易伤脾,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导致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加重血瘀。正所谓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因此血瘀体质在此节气应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多吃一些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黑米、黑豆、魔芋、银耳、黑木耳、桃、鲫鱼、桃仁、刺梨、红米、红糖等可以常吃。 少吃:猪肉、西瓜、香瓜、冷饮、冷食、油腻、葱、姜、蒜、椒。 《月令》:“立秋勿多食猪肉,损人神气。”虽然立秋后天气炎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寒凉之物仍然不适合血瘀体质,寒凉容易损伤脾阳,勿恣凉冷,《法天生意》说:“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秋瓜坏肚”。所以应减少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并少吃冷饮、冷食。另外,传统意义上的贴秋膘并不太有利于保养脾胃,还是要少吃一些大鱼大肉,油腻饮食,不给虚弱的脾胃增加过多负担。《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泄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食葱、姜、蒜、椒等辛热食物。 起居 少空调勿熬夜、勿久视防伤血。 血瘀体质血行不畅,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在立秋之后要少接触空调环境,过分依赖空调,则会加重体寒血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主收,此时养生应顺应节气特点,注意早睡早起,勿熬夜,不过度使用体力和脑力。熬夜伤血耗气,最易加重血瘀体质的不良状态。久视伤血,看电脑,电视、用眼一段时间后应适当休息,以避免伤血而对血瘀质不利。另外,勿冒极热,躲开高温时段,避免身体受伤。 情志 清心寡欲最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这是《黄帝内经》留给我们的养生智慧之一。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尽量减少欲望更好的了。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所以,养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减少欲望。别老盯着个人那点利益,得失自有平衡,放开一切去享受一下初秋的美好吧:“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秘方汇会从各家中医(民族)医院搜集大家关心的各种秘方,并向大家分享,我们致力于搜寻真实有效的秘方。点击下方治白癜风中药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