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中心化rdquo治疗半

时间:2020-1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激光308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82478.html

半月板外突(meniscusextrusion)是膝关节外科近年来热点问题之一。它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影像学上的表现——膝关节磁共振冠状位发现内/外侧半月板向外突出,超过胫骨平台边缘3-4mm(图1)。临床表现不一,有时为膝关节局部疼痛,内或外侧关节间隙压痛,以及由各种病因造成的症状或体征。

图1.半月板外突,超过胫骨平台边缘4mm(红线标记平台边缘)

半月板外突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形态学上表现,很难将半月板外突和临床症状一一对应。因而目前更多的是从病理机制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半月板外突常见的原因常见为:1.半月板后根的损伤(图2);2.半月板的纵行撕裂;3.骨关节炎,膝内翻造成膝关节内侧局部压力增大,半月板退行性改变,半月板松弛(图3);4.盘状软骨(盘状半月板)本身半月板结构紊乱,发生撕裂(图4)。5.近期文献表明半月板胫骨韧带缺陷是发生半月板外侧的高危因素[1]。

图2.黑箭显示半月板后根撕裂,黑箭头显示半月板外突

图3.白箭头显示软骨缺损,白箭显示软骨下骨水肿,黑箭头显示半月板退变外突

图4.盘状半月板破裂外突,超过胫骨平台边缘(红线标记平台边缘)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半月板正常的生理结构,便于我们理解半月板的外突。半月板外高内低的半月形态,增大了与股骨髁的接触面积,像垫片一样缓冲震荡,降低了膝关节局部压力,对关节软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图5)。

图5.半月板形态模式图

正常半月板有前后根附着在胫骨平台止点处,内侧半月板内侧缘与内侧副韧带深层紧密相连,后侧缘有半月板胫骨韧带和腘斜韧带附着,使其与胫骨平台紧密附着活动度较小。外侧半月板外侧缘仅与关节囊相连,腘肌腱裂孔的存在使外侧半月板活动度较大,适应膝关节生理性股骨在胫骨平台上的滚动和滑动。半月板周围的环形纤维能对抗膝关节运动时生理性应力,像桶箍一样防止半月板外突(resisthoopstress)。

一旦维持半月板环形结构稳定性的机制破坏,无论是(急性或慢性)损伤,还是半月板自身结构异常,半月板就会外突,也就失去了缓冲震荡的机制,关节软骨与半月板接触面积减小(图6),局部应力增加,加速关节软骨退变,最终出现骨关节炎表现。

图6.半月板外突模式图

以半月板后根损伤为例,半月板后根撕裂后,半月板环形结构的桩头(根部附着点)破坏,半月板容易外突。所以临床上会进行后根部的固定(经胫骨止点隧道固定技术或缝合锚止点固定技术),若是存在明显的力线异常(膝关节内外翻,大于5度;胫骨的后倾增加),局部应力增大,我们会考虑矫正畸形,纠正或改善应力环境。为半月板后根愈合创造良好的力学环境。但是、但是.......即使这样,手术后复查磁共振,仍然发现一些半月板的外突仍然不能得到纠正。换言之,半月板仍然没有发挥衬垫作用,关节软骨仍然承受巨大压力,最终仍然出现关节炎。有学者推测,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是以退变为主(半月板内部结构改变),即使后根固定,由于自身结构变化,也会变得松弛。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常伴有腘肌腱裂口处损伤,单纯后根固定也不能恢复其桶箍效应。

因此日本学者首先提出了“中心化”概念,所谓的中心化就是把半月板固定在胫骨的边缘(主要是内外侧平台中部的边缘),通过多点固定防止半月板外突。具体操作可参见图7和视频一。

图7.半月板后根缝合联合半月板中心化。A.半月板后根固定;B.胫骨平台边缘置入带线铆钉;C.通过由外向内技术引线在半月板关节囊附近缝合固定半月板;D.三维CT显示置钉位置。

视频一、半月板后根缝合联合半月板中心化固定

一些临床随访研究显示半月板中心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一些生物力学实验也证明,半月板中心化后,半月板外突改善,半月板与关节软骨的接触面积增大,关节软骨局部应力减小[3,4]。从理论上讲,可以有效预防关节炎的发生[5]。

但是,又是但是......半月板中心化以后,改变了半月板生理性的活动度,膝关节伸屈时,半月板从前向后移动度可达5-8mm,以匹配股骨在胫骨上的滑动和滚动(图8)。半月板被固定在胫骨平台边缘后,就失去的一定的活动度,活动度减少会不会导致膝关节生理运动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他一系列问题,最终也会出现关节炎。再者,半月板活动度减少,膝关节运动时对半月板的牵拉,局部应力改变导致固定失效,仍然不得而知(有报道中心化后,半月板再次出现外突)。

图8.膝关节运动时,内外侧半月板活动,相对胫骨平台位置的变化。上图:内侧半月板运动轨迹,黑箭标记半月板前缘,红线标记胫骨前缘;下图:内侧半月板运动轨迹,红箭标记半月板前缘,黑线标记胫骨前缘。

终其原因,半月板中心化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访研究,能查阅到为数不多的文献主要是对这一技术的介绍[6]。仍有不少学者持怀疑态度。但是你若感兴趣,愿意尝试,请注意一下几点[7]:

半月板外突是一现象,不是病因或某一疾病,治疗外突以病因治疗为主,例如半月板后根撕裂,首先考虑后根的固定,恢复其解剖结构,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半月板中心化,而不是单纯只做半月板中心化。

半月板中心化的置钉的位置也不是随意的,内侧半月板中心化置钉的位置推荐在内侧副韧带后方,外侧半月板中心化推荐在腘肌腱前方1cm处。

半月板中心化的缝合的位置不在半月板本身,而在半月板的边缘靠近滑膜和关节囊的部分,关节囊有一定的活动度,允许半月板的适度活动,半月板不是固定越牢靠越好。

半月板置钉的位置在后方,缝合关节囊的位置在前方,固定后把半月板拉向后方,以适应膝关节伸屈时,半月板向后活动。

半月板后根缝合联合半月板中心化固定,应先做中心化置钉和过线,再做半月板后根缝合固定(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KrychAJ,etal.Isolatedmeniscusextrusionassociatedwithmeniscotibialligamentabnormality.KneeSurgSportsTraumatolArthrosc.

[2]KogaH,etal.Two-YearOut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smwo.com/yyzn/127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