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精油膝盖退化的征兆

时间:2020-1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导读

●很多人觉得自己膝盖退化

●征兆一:膝盖变形

●征兆二:膝窝囊肿

●征兆三:躺下时也无法弯膝盖超过90度

●无论是否退化,练习肌肉力量是关键

《用肉眼就能看出,代表你膝盖退化的三种征兆》

▲版权属SunGuts

《用肉眼就能看出,代表你膝蓋退化的三種徵兆|你不知道的冷姿勢》

图文解说

作为一个物理治疗师,遇到非常非常多的那种膝盖痛的患者。

他们每次看到我的时候,就直接劈头的问我说:我这膝盖痛,是不是代表我膝盖退化了?

如果是五六十岁的人这样问就算了,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媒体洗脑的太多,或是说太多网络上误导的讯息。

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提早退化了。

我之前就遇到一个,才二十多岁喜欢跑马拉松的一个女患者,一进来就问我说“我是不是退化了?我退化的很严重,是不是需要去打玻尿酸呢?”其实我之后帮她看一看才发现她只是肌肉拉伤。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讯息在社会上充斥着,算是某种恐怖医学。

然而其实我们的膝盖,并不是那么容易退化的一个构造。并不是说:你每走一步膝盖就磨损一次。

就连打NBA这种非常剧烈运动的球员们,他们都不太会有什么膝盖提早退化的问题。

你们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怎么在动,又没有什么可能在磨损膝盖的,你们在自我怀疑什么呢?

所以这次要告诉大家三个代表膝盖严重退化,产生退化性关节炎的三种征兆。从肉眼或者外观就可以看出来的三种征兆。

1膝盖变形

第一个是膝盖变形。

有很多人膝盖原本是直的,

但当他年纪变大的时候,

慢慢的他的膝盖骨变成O型腿。

那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膝盖退化所造成(先天性的O型腿除外)的。

其实我们的膝盖在磨损的时候,内侧的半月板回磨损得比较快。内侧变得比较扁,外侧比较长,所以这样就造成了往内凹下来的感觉。就变成O型腿了。

另外这个膝盖变形的征兆,还有附加一个内侧比较肿胀。

甚至有些人要是一边膝盖有退化,另外一边没有退化的话,你会发现比较没有退化的那个膝盖是很明显有肿胀的。

这个问题通常都是它在变形的过程中,导致周围的韧带还有肌腱发炎的比较严重,跟着也开始发炎到肿胀了起来。

2膝窝囊肿

第二种是膝窝囊肿。这个膝窝囊肿有个学名叫做贝克氏囊肿。

很多人会怀疑说膝盖后面怎么肿了一大颗,是不是长肿瘤了?然后紧张东紧张西的跑去肿瘤科看。

原因是因为膝关节退化的太严重了,导致关节囊产生了一点点破裂,里面的关节液往后侧流了出来,在后面积了一大坨。

如果现在已经有这样的问题,膝盖后面已经肿的跟馒头一样大颗的人,可以找医师去帮抽取里面的组织液出来(这点我不赞成SunGuts,应该调整膝关节的变形,从根本上改变关节液的流出)。

3躺下时也无法弯膝盖超过90度

第三种是躺下时也无法弯膝盖超过90度。这种弯膝盖不是你自己弯,而是别人帮你弯的时候还是弯不下去。

如果说不是近期有跌倒或是意外受伤,就代表很有可能是因为膝盖关节炎的问题。

现在说的不是站着的时候蹲下去的这种弯。这种蹲下去的弯关系到周围的韧带肌肉,问题可能就不止是关节。

如果只是被动的弯,连这样弯都弯不下去的话,很有可能是因为,关节面在弯曲超过90度时,就开始摩擦关节面。

现在的关节面已经发炎得非常严重,因为它一直磨擦到磨损。这样子弯曲到90度以下的时候,就会让你痛到弯不下去,甚至会觉得害怕、不敢弯、不可以弯。虽然不觉得痛,但是你还是觉得不能弯。

听完以上这三种征兆,相信大家一定会觉得很紧张。很多人看到就会“啊,我自己也有!我是不是要换膝盖了?”

其实,不一定膝盖退化就一定要去换膝盖。

我之前有一位长辈,她也是物理治疗师,六十多岁,她以前每个月都会去爬一次山,甚至就是每半年就去国外爬山一次,是个非常热爱爬山的人。

因此她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就确定自己的膝盖已经磨损到不太适合爬山了。

她也不能蹲下来,躺着时也不能弯。因为她已经磨损的太严重,整个都是骨刺所以会卡住。

但是她在走路的时候,走得比我还要快。我问她:“怎么办到的,很多阿妈都不行呀,为什么你还可以维持住?”她说她每天都有去做一些肌肉力量的训练。久而久之就算有膝盖退化的问题,很明确的X光拍出来是磨损的非常严重,她还是可以健步如飞,走得比年轻人还要快,就是因为她的肌肉有训练。

因此大家不必太害怕膝盖退化这个问题。膝盖退化算是人类正常必经的一个过程,因为它是负责身体承重的一个重要的关节。大部分的人,60-70岁明显退化,激烈运动者40-50岁明显退化。所以不用对于自己是不是膝盖退化这件事太过于在意。

如果有膝盖退化的问题,应该注意的是,需要做更强的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去维持住已经缺失掉的骨头,弥补回来。

注意

◆文中各处提到的训练方法、运动方法、预防锻炼等以及锻炼数量、时间都存在个体差异。切不可按部就班或者为了追求效果高强度的锻炼。应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最好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此文是在现有循证医学及我当前对此有限的认识中所修改,后期可能会有更新,尽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smwo.com/yyzn/128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