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刀圆式通针操作部位及应力点

时间:2018-3-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毫针刀圆式通针操作部位及应力点:

治痛还需毫针刀,疼痛专科不可少,安全第一无激素,刀口竟比毫针小,

直径只有零点四,进针少于零点五,主要切割浅筋膜,深病浅治疗效高,

诊断疾病看动作,运动医学太奇妙,效果做梦想不到,立竿见影当面效。

颈椎解剖长大高,对应颈椎一二七,突出位和应力点,正是容易损伤位,

颈一横突综合征,头昏头疼耳聋鸣,下颌关节紊乱证,眼球干涩突出征,

三叉神经太阳穴,面痛面麻面痉挛,牙疼也治横突尖,如何来把位置定,

乳突下颌角之间,进刀深度零二三,颈椎曲度有改变,变直两头横突尖,

椎弓变大中部寻,颈椎棘突六七旁,必做因位是枢纽,后背酸痛上肢麻,

颈七横突是交叉,肩胛提肌胛内收,一旦损伤牵连多,治疗点在内上角,

颈椎神经之定位,头昏头痛环枢椎,头晕欲吐咽喉堵,二三变小酸后背,

三四变小颈肩痛,四五肘下十厘米,五六变小三指麻,六七也和五六同,

区别在于大小指,只在相应棘突旁,头痛头昏枕大小,卡压部位要记好,

下项线中点旁开,距离二点五厘米,前额视力易疲劳,眼球发胀甚突出,

颈部解剖要学好,才能把这原因找,分析清楚好定位,下项颈一横突尖,

颈二棘突一点五,三叉神经折磨人,颈一横突是关键,眶上神经在眉头,

芝麻粒大阳性物,头皮虚肿头皮厚,静脉丛炎是其因,火针散刺消其炎,

松解筋结下项线,动脉供血脑不足,太阳列缺把针扎,合谷三里阳陵泉,

中封临泣效果佳,颈椎动脉供血少,一二三椎常卡压,因为扭曲供血差。

五十好发肩漏风,男女生理各不同,更年期间多发作,其他年龄要分清,

外伤引起数也多,还有肺尖肿瘤发,上举三角冈上肌,肩胛外旋必牵拉,

定在结节内上角,搭肩喙肱二头肌,冈下小圆拮抗之,喙突肱骨大结节,

后摸动作二头肌,冈下大小圆一起,肱三喙肱拮抗之,盂下结节和喙突,

肱骨大小结节点,五点治疗要牢记,肩膀上肢指麻木,斜角大圆旋前肌,

再把腕管仔细看,网球动作分三个,端重疼痛肱二头,扫地就按肱三头,

不能倒水拧毛巾,那是桡侧腕伸肌,二前三后髁尖上,疼痛部位要分清,

顺便也做颈六七,

腰部前屈同坐位,腰弯疼痛脊竖肌,腰大腰骶三角区,类似五一突出症,

低头检查别忘记,后伸损伤腰肋区,棘突边上找结节,左右旋转同翻身,

腰大腹外好下针,腰椎一二跟五一,毫针刀把结节切,四五横突减肌腹,

圆式通针显威武,左右侧弯是腰三,刀扎同侧棘突边,腰椎间盘突出多,

原因主要腰大肌,翻身咳嗽叩击痛,歪臀小腿外侧麻,睡久晨起腰酸痛,

腰部不爽无痛点,垫个枕头舒服多,腹股膝内也疼痛,病久阳痿和早泄,

类腰键盘突出症,二三突出腹股沟,三四大腿前侧痛,腰痛膝腱反阳性,

四五突出腿后侧,小腿前侧外侧疼,腰疼拇趾背伸阳,五一突出腿后侧,

腰痛跟腱反射疼,突出治疗四步走,逐一检查别放过,腰大一二和五一,

腰骶三角劳损区,骶骨结节韧带伤,坐骨神经梨状肌,腰椎间盘四步走,

痛性结节别忘记,股骨坏死太难医,腰大阔张筋膜肌,腰骶三角内收肌,

股直梨状要记齐,腹股沟疼有四疾,髂肌腰大腰一二,腹外斜肌股内收,

几种原因查仔细,下肢肿胀原因多,肾性水肿别乱说,脉管血栓治不了,

腹股沟筋膜卡压,股动脉外圆梨扎,犁状损伤成卡压,神经症状下肢麻,

间歇跛行是血管,前行明显腰大肌,后走加重股二头,右阔左侧股内收,

风心先天为无效,其他心脏用此法,颈椎五六棘突旁,颈七横突锁下窝,

剑突结节仔细摸,毫针刀在左侧做,乳腺增生也能做,胸三胸四棘突旁,

膻中穴边筋结点,

膝前疼痛有五因,骨性关节肿胀多,髌骨软化摩擦响,半蹲疼痛是特点,

髌骨内外滑囊炎,髌下脂肪垫受损,下楼疼痛膝后前,股四头肌伸膝难,

蹲下之后起不来,膝后疼痛也有五,腘绳肌止点损伤,腓肠肌起点损伤,

髌骨外上滑囊炎,损伤髌下脂肪垫,腘窝囊肿髌周松,膝内侧痛有六点,

髂胫束也很常见,二郎小腿无法翘,下蹲起立起不来,内收韧带腰大肌,

腰三横突综合症,缝匠不能穿袜子,膝外侧疼有三种,外侧副韧髂内收,

上楼疼痛切股四,下楼疼痛脂肪垫,内侧疼痛二三四,外侧疼痛八九十,

足跟疼痛原因多,髌下脂肪垫损伤,手指一按病无秧,骨盆移位长短脚,

颈六颈七骶三角,内外踝痛内外找,踝部边缘找结节毫针刀法效果好。

一、头面症状的操作点;

1、头疼,头晕。耳鸣,恶心等,用毫针刀操作,颈2的棘突旁,和颈1的横突上方的位置,进皮下0.3-0.5公分切割,也可以寻找环枕筋膜的周围寻找压痛和挛缩点。不能抬头,低头或左右旋转困难者操作颈2的棘突旁或6-7的棘突旁。

2、抬头或低头后背牵拉,沉重者操作颈6-7棘突尖部松解。

二、肩部;

不能抬起,针刺冈上肌肌腹和止点,肱骨大结节。不能后背。针刺喙纮肌,喙突尖,肩胛提肌止点,肩甲内上角,不能摸头,针刺肱二头肌的肌腹,结节间沟。

总结;凡是诊断不清的,常规治疗颈2棘突旁和颈6-7棘突旁的肿大或结节条索的筋膜,针刺的深度0.3-0.5公分,最多3-5刀,颈1的横突尖部。

三、腰椎病的操作

1,腰肌劳损;只在胸7和腰3的棘突找结节条索针刺就可以,腰椎的增生治疗同腰肌劳损。

2,腰三综合症只操作腰3棘突旁的结节切割就可以了。

3,腰大肌的损伤患者主诉不能翻身旋转,治疗点是在4-5的横突尖部用圆式通针斜刺向骨盆内倾斜,有突破感后反复致松软后出针1-3次。

4,腰骶部的疼痛在上段的胸椎7和腰椎的2-3棘突找挛缩点切割2-3刀。也可以同时处理骶尾边缘找结节。

总结;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腰痛,常规处理腰1-2棘突旁找结节松解,腰4-5棘突旁找挛缩。

四、坐骨神经放射疼痛;

1.只要是坐骨神经疼痛不论何种原因,只找病症,不找病因。

2.腓肠肌区域疼,治疗点在臀中肌的止点,髂嵴中点下一寸的范围找结节,腓肠肌的疼痛治疗点在梨状肌的起点和肌腹就可以了,臀部所有的症状在大转子边缘找紧张的筋膜进行松解就可以了。

五、膝关节的治疗

1、髌骨的疼痛在股4头肌内侧和股外侧就可以,相当于梁丘和血海。

2、膝内疼治疗点在髂经束起点股内收肌的肌腹。

3、膝外疼痛治疗点在阔筋膜张肌的起点与终点。(风市穴)

4、膝关节后面疼痛,半键半膜肌和股2头肌的肌腹部治疗。

针法的目的是;把紧张的筋膜挛缩点最大范围的减压,也就是结节,条索,硬化,不找压痛,常用的部位肌肉的饱满处。

刀法的目的是;把紧张的筋膜,浅筋膜切断,即舒展挛缩的肌群。故不可过多的切割,常用的部位是脊柱旁和关节的骨突旁。

常见疾病常用的肌肉

颈部,斜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肌筋膜。

肩部。肱二头肌,喙肱肌冈上肌,小圆肌。

腰部。腹外斜肌,腰大肌。

臀部,臀大肌。腰大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

膝关节。股四头肌,股2头肌半键半膜肌,腓肠肌。

手臂。旋前圆肌,腕横韧带。肱二头。

乳腺病。在同侧的胸3-4-5棘突旁寻找阳性点,胸前檀中患侧寻找阳性点。

腰椎4的横突直刺达骨面,对侧或同侧天宗穴刮痧刺血拔罐,每周一次

网球肘,又叫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除肱骨外上髁局限性疼痛外,酸痛可放射到前臂或腕部,上臂,病程长,重者可有握力减弱前臂无力感。尽管表现以前臂为主,其实病变部位在上臂下端的肱骨外上髁,因其是前臂伸肌腱起点,故多影响前臂功能!传统针灸扎曲池、三里,灵骨、一间或反阿是穴或阳陵泉或大效或无效。用脐针河图洛书打枪针法一针痛止太常见了。但是不会扎脐针怎么办呢?

根据易医推拿派落脏理论,当落大肠经,故可扎大肠俞,配天枢穴必愈。点按此穴也能取得满意效果,要细细揉开硬结。

按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遵易医推拿派简易平衡取穴原则,也可在股骨外下端,大腿外下方,病人仰卧位腿伸直,膝盖上缘,股四头肌肌腱附着处找到压痛点,把此点揉开,奇迹马上出现,无论病人症状有多严重,令其活动伸屈肘部,试抓提拎重物,一点不适感觉也没有了,跟正常完全一样了!也有的治疗点在血海穴附近。但肯定在髌骨上三寸之间的范围之内。学会这招,就有机会体验神医手到病除的快感。

1应用解剖

1.1腰大肌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起于第十二胸椎体、上四个腰椎体和椎间盘侧面、全部腰椎的横突,前延到交感干,向下经过腹腔后壁后面到达腹股沟深面,与髂肌内侧部融合,通过髂骨前缘,髋关节的前内侧,然后向后下方斜行,止于股骨小转子。腰大肌是髋肌中唯一转移到躯干的肌肉,是主要的姿势肌,与髂肌结合为髂腰肌后,其功能为屈髋和旋外。腰大肌损害可引起背下部、腹部、腹股沟和大腿上部的疼痛,并涉及内脏,与内脏引起的疼痛混淆,影响临床诊断。1.2髂肌髂肌位于髂窝内,为扇形阔肌,起自髂窝,向下至腹股沟韧带深面与腰大肌结合为髂腰肌,止于小转子前表面和髋关节囊,其功能为屈髋和旋外。髂腰肌被髂腰筋膜复盖,在腰大肌后部、髂耻部形成腰大肌筋膜间隙、髂耻滑囊等,在运动医学中具有治疗意义。髂腰肌损害时所涉及和需要检查的其他肌肉有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膈、内收肌、腰方肌、腰竖脊肌、臀大肌等。2临床应用2.1适应症:髂腰肌损害多见于运动损伤,包括跨栏运动、武术运动、杂技练功、瑜珈姿势不良、舞蹈姿势不良、走路姿势不良(例如长期穿高跟鞋)等。部分为腹、盆腔手术后遗症引起,另有少数为拮抗肌损害后,其代偿过度引起继发性损害。尚有部分女性在行经期过量冷饮、受寒,引起髂腰肌及腰盆部内多器官组织和血管产生病理性收缩(即中医所谓的寒中少阴),也可导致髂腰肌损害。

其临床表现为:腹痛、背下部痛、腰痛、腹股沟和大腿上部痛,可有单一或多发症状,或左右两侧症状轻重不同。早期可为“静息痛”(坐后,站起即刻腰痛,屈髋休息后缓解),晚期出现牵拉不适、性交痛、小腹寒痛,甚至持续性疼痛,久治不愈,部分病人产生自绝念头。查体见:腰大肌牵拉试验(十)、屈髋外旋抗阻试验(十)、髂腰肌所在部位压痛明显,小转子压痛尤甚(病人仰卧、健膝屈曲30度时,患肢置于健膝之上呈外展外旋位,此时小转子旋到前方,用拇指可查到明显压痛点)。髂腰肌损害的早期阶断(炎症反应、炎性粘连、肌痉挛),用手法治疗效果满意。若病程进入中晚期,发生筋膜粘连、肌挛缩,用圆式通针治疗效果好。本文仅讨论适合圆式通针治疗的髂腰肌损害病例,对手法暂略。2圆式通针若干(长度cm)清毒备2.3体位及针刺方法2.3.1腰大肌针刺:病人俯卧位、腹部垫枕、抬高腰部,对患侧腰1-4横突定位划线,消毒皮麻后,逐一针刺横突,每一横突第一针选在棘突旁开3.5―4.5cm处,针尖到达横突后,再沿横突上缘、下缘探刺,最后紧贴横突缘向前刺入约1cm。以第一针作为定位,在其外侧8-10cm处刺第二针,针尖达横突尖后,在横突尖前后上下探刺,留针于横突尖或尖前。2.3.2髂肌针刺:病人仰卧位,从髂前上棘内侧0.5cm处开始,向上沿髂嵴内缘,每间隔2cm布针,共2针,针尖紧贴髂窝由前外向后内方向行骨膜下刺,深度约8-10cm,不行提插,避免引起髂肌血肿。2.3.3小转子针刺:病人仰卧位,患肢屈髋屈膝外展,抬高足跟,充分外旋下肢,使小转子旋到前方。在腹股沟下6cm、股动脉外3cm处进针,针尖沿股直肌内侧、股内侧肌外侧深入,直达小转子后,缓慢小幅度提插后留针,也可在第一针下约2cm处再刺第二针。该处进针应避免伤及股动脉、股外侧动脉和股神经。针尖紧贴股骨内侧,向后缓刺,确定达小转子后方可小幅度提插。3髂腰肌针刺存在的问题3.1针刺部位及层次:针刺腰大肌时,圆式通针通过腰竖脊肌、腰方肌,到达横突后,改变方向在横突上、下缘探刺,最后从横突间肌刺达腰大肌后筋膜。此时,针尖若不紧贴横突边缘或从横突间肌深入过多,则有可能伤及脊神经。针刺小转子时,进针点要离开股动脉3cm,动脉外侧有股神经,针尖应向后外方,紧贴股骨缘深入,不达小转子不提插,针刺行进中若突然有落空感伴病人突感刺痛,则可能刺中动脉,应立即退针,压迫数分钟,防止出血。针刺髂肌时,针尖向后上方,紧贴髂窝行针,切勿反复提插,全程应有阻力感,不能有落空感,避免刺穿腹膜进入腹盆腔。3.2适应症的选择:早期髂腰肌损害应以手法治疗为主,只有手法疗效难以持久或中晚期病程时,可选择圆式通针治疗。极少数严重肌挛缩病例可选择手术治疗。3.3拮抗肌的配合治疗:髂腰肌的拮抗肌为臀大肌,在髂腰肌治疗后,笔者常规行臀大肌圆式通针治疗和腰竖脊肌治疗,疗效明显增强。4体会先进行腰骶部软组织圆式通针治疗,虽然存在潜在性危险,但只要诊断正确,定位精准,针刺到位,认真掌握操作要领,避免伤及大血管神经,其针刺成功率高,疗效显著且持久,临床实践证明用圆式通针针疗法治疗髂腰肌损害是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腰大肌起于腰椎椎体及肋骨突起,止于股骨小转子。腰椎发出的神经根几乎都要穿过或在此肌旁通过。刺激此肌,与刺激神经根有着类似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腰痛直不起腰,前倾着腰走进诊室的病人,大多存在腰大肌的挛缩,直接针刺此肌,解除痙挛,被绞厄的神经得到放松,效果当然好。刺法如下:1)在腰椎正中线旁开3~4CM处为第1条线,针刺在第2,第3,第4,第5腰椎的横突之间。直刺。针通过横突后可达腰大肌。如针尖遇到横突,则稍提针改变些方向即可刺入。第1线可用0.6以上*75MM左右的针。2)在腰椎正中线旁开6~7CM处为第2条线,针刺在与第3,第4,第5腰椎的棘突大约等高的位置。斜刺。大约75度角。针尖向椎体方向。第2线可用0.6以上*90MM左右的针。如针刺正确,我们手下常可有针尖抵骨(抵达腰椎锥体)的感觉。病人常有针感传向下肢的感觉。反过来,这两种感觉也可印证我们的针是否刺到了正确的地方。注意事项:1)留针30分左右,不提插捻转。2)避免刺伤肾脏。如第1条线上第2,第3腰椎之间的针可适当向内侧移一些。第2线不要在第3腰椎以上刺针。

易筋堂中医: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什么是上医?什么是医学之道?上承国术之道,下秉病患之苦,以内经等古典为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本,传播和践行绿色、自然、健康、治未病、天人合一的中医生活理念!并吸取现代医学的精髓,互补长短,以践行治病救人之本分。从年9月推出以来,我们已经超过百万粉丝。也欢迎你走进我们,让我们一起真正了解中医的博大魅力!

一、分享中医医道,分享传统和经典,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传播中医。

二、传播中医学习课程,让更多中医爱好者能走入中医大门;

三、举办行业交流,推广中医治法。

四、最专业的







































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smwo.com/yyzn/99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