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论医患矛盾的天然性杂文

时间:2018-2-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是天然的,与道德无关,与利益无关。

  

  医患矛盾的根源之一是双方信息掌握的不对等。可以我的一次亲身经验为例说明问题。

  

  前不久,右腿膝盖疼,在看病之前,我只知道半月板、韧带,而看病后,才知道小小的膝盖那块有大量的我不知道的名词:滑囊、前交叉韧带、右侧胫腓副韧带、关节腔、腘窝、骨小梁~~这还没算那个部位的各种骨头。上网搜搜,伴随着各种名词的各种定义、病理特征、图片说明,对一个非专业的人士来说,基本只能望洋兴叹。医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发展到今天,专业人士与非专业的人士的知识储备量的差距是远超人们想象的。既然医生专业,患者非专业,那我们能不能全然信任医生,对医生言听计从呢?答案是否定的,医生知识结构不同、经验不同,对同一个病的诊断有时会有很大的差别,就说我这次看病吧,五个医生,给了五个诊断:滑囊炎、前交叉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胫骨上段骨折、胫骨骨小梁中断,医院的医生,该听谁的?而众多的诊断里,显然有医生误诊了,面对纷繁的诊断,由于患者本身医学知识的缺乏,认识不到疾病诊治的复杂性,很自然就误会有医生没给自己认真看病。但事实是医生尽了力,只是膝盖本就是人体最复杂的一个部位,即使借助MRI、CT,也会出现误诊,这和医生的良心无关,和医生的能力也无关,只是人类整体认知不够罢了。而患者的怨怼心理,也好理解,他只是医学知识浅薄,对医学这个行当认识不够罢了。两者在主观上都没什么错,可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引起重视,会恶化医患关系。

  

  医患矛盾另一个根源是医生的常识判断与现实状况会有出入。还是我看病的例子。

  

  给我做MRI的医生诊断意见是这样的:右胫骨上段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前交叉韧带撕裂,胫侧副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腘窝囊肿。而做CT医生诊断意见是这样的:右胫骨上段骨小梁中断,膝关节未见异常。照理讲MRI更准确清晰,但CT医生给出的意见更符合实际,关于韧带,更是语气坚决的告诉我,没什么大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MRI医生没有与我交流,是根据拍片结果进行的诊断,而CT医生和我有较详细的交流,反倒是用较原始的技术给出了更符合实际的意见。

  

  回到MRI诊断意见上,一般而言,骨折会伴随着韧带损伤的,而由于关节腔积液,会影响韧带部分的拍摄效果,使医生看不清韧带损伤的实际情况,只能靠常识推断,而这种推断往往都还是正确的。但我这次的情况特殊,不是因为受外力打击使胫骨骨折,而是因为长期跑步使骨胳疲劳,骨胳内部负荷过重而引起的骨小梁中断,也就是说骨胳内部的骨髓损伤而外部的韧带完好。现实情况千变万化,只是依靠常识有时会耽误患者病情。有医生见到韧带撕裂的诊断,建议我去做手术治疗,也是基于对MRI检查的信任,没能考虑患者现实的情况吧。

  

  常识推断会存在盲点,但我们能要求医生每次看病都详尽地掌握现实情况并依据现实来诊断吗?显然这是难以办到的,因为医生不是患者,对每一次的病痛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而患者每一次语言表述是会有误差的,医生掌握的现实同患者经历的现实是不同的,这样,诊断时的误判也在所难免了。

  

  医患矛盾的再一个根源是保险治疗与最佳治疗往往不能同一。

  

  患者往往希望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而医生往往愿意给出最保险的治疗方案。即使不考虑经济的原因,两者也往往有着分歧。医生所面对的患者多,又不可能治好每一个病人,分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也紧张,为自己的声名考虑,医生更多的   

  再次说回我的诊治方案。提到骨折,大部分医生想到的都是制动,是上石膏、上夹板什么的,伤腿不再承重,直到完全恢复。这个方案能不能治我的病,这个绝对是可以的,但这个方案却不是最佳方案。伤腿上石膏后是制动了,但也限制了关节的活动,后期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恢复僵化的关节的,这无疑延长了治病的周期。医院的张驰医生结合我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不上石膏,吃药静养的方案,由于不涉及关节制动,反倒有利于后期恢复,而适当的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有助于骨髓损伤的恢复,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方案是医生出的,但选择权最终在患者手上,最优的方案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最优方案的选择考验着医生与患者的神经,而指望每一位医生给每一位患者都给出最优方案,显然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综上所述,医生与患者的矛盾天然存在,那是不是说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天然就紧张呢?

  

  显然也不是这样,正如列宁所说,“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简单点说,就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仅是医患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都会存在矛盾。而毛泽东说得好,“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矛盾的存在并不可怕,反倒是促使事物前进的动力。

  

  而医患关系也正可以在矛盾中向前发展。这次我去看病,医院的张弛医生关系就非常愉快。因为在看病的过程里他仔细聆听了我发病的整个过程,更关键的是用深入浅出的话详细介绍了我的病是怎么回事,当他给出医疗方案时,我一下子就判断出那就是最佳方案。而这份愉快依赖于彼此充分有效的沟通。因此,我想,医患的双方,如果都多一份平和,多听听对方说了些什么,也更多努力地了解病情,患者是去主动了解病理,而医生尽可能说清发病的原因让患者去理解。这样,我们的医患矛盾最终还是会指向和谐。

  

  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医患关系始终保有一种和谐的状态!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唐一,广东第二师范中文系副教授,70后,从事文学理论、美学研究,闲时写点随笔怡情,居住广州。现在单身,离异后对情感有一番不同于青年时新的感悟。

编辑:刘婉婷

校对:周逸帆

审稿:刘婉婷

投稿邮箱:

qq.







































进展期白殿
进展期白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smwo.com/zlcs/98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