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半月板退变 半月板退变可为老化过程,也可与骨关节病并存发展,主要表现为半月板内部的粘液样变性、软骨细胞缺乏或丧失等。半月板退变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目前,半月板退变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是否会发展为撕裂也存在很大的争论,但一般认为半月板退变不需要特别处理。在大体标本中,退变半月板通常没有明显的裂隙或撕裂。MR成像上,半月板退变主要表现为1级和2级信号异常(见后)。 四、半月板撕裂 半月板撕裂为常见疾病,可诱发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外伤及退变为其两大主因。 (一)、MR定性诊断 MR是目前诊断半月板撕裂的首选影像手段。在MR上,只要出现下列征象之一即可诊断半月板撕裂:①信号异常:半月板内存在确切的3级信号;②形态异常:半月板丧失了正常的领结形或三角形,或半月板各部的大小比例明显异常。 年Stoller等提出了一个半月板MR信号分级系统:0级,指半月板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代表完全正常;1级,指半月板内出现一处或多处灶性类圆形高信号,但未达到半月板表面,代表半月板退变;2级,指半月板内的水平线状高信号,未达到半月板表面,代表半月板退变;3级,指累及半月板表面的高信号,代表半月板撕裂。这个分级沿用至今,广为接受,但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只有确切的3级信号才代表半月板撕裂;②半月板表面特指上表面或下表面,也包括游离缘,但不包括关节囊面;③信号分级最好基于短TE序列(如SE或FSET1W及PDW、GRE序列),长TE序列(如SE或FSET2W)容易低估病情;④在无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中,1级和2级信号非常多见,可能没有临床意义,仅代表尚未完全退化的血管或联络纤维成分。 半月板正常领结形的中断、变小、消失代表半月板撕裂,可见于矢状面(提示体部撕裂)或冠状面(提示前角或后角撕裂);半月板正常三角形的变小、消失、尖端变钝、表面不光滑或局限性凹陷也代表撕裂,也可见于矢状面(提示前角或后角撕裂)或冠状面(提示体部撕裂)。此外,半月板各部的大小比例明显异常也代表撕裂,如后角小于前角、外侧半月板前角高度超过6mm、或双侧体部明显不等宽或不等高等。 依据上述原则,MR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准确性约90%,而且低场、高场及超高场扫描仪均可获得类似的诊断准确性。 (二)、MR定位诊断 半月板撕裂可累及任意区域,但最常发生于内侧半月板后角。MR成像可详细准确地提供撕裂所在的位置及范围,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极其有益的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