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治百病的好医生——督脉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起于少腹内,下出于会阴,向后行于脊柱内部,上达颈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巅项,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通过剌激督脉经穴可以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靠打通任、督二脉调理全身之气血,促进全身气血循环,以保证身体的阴阳平衡。研究发现,人体背部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平时处于休眠状态,推背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的“苏醒”,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大椎穴是督脉上重要的解表退热穴位 大椎为“诸阳之会”,表属阳。所以大椎穴具有解表邪的作用,为退热要穴。对于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都有很好的退热作用,在大椎拔罐或刮痧对外感引起的热度高、病程短的患者,退热效果特别好。 督脉命门穴是强肾的重要穴位 命门穴是督脉上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与两侧肾俞穴相平。命门位于两肾之间,乃生命之门户,肾气为一身之本,据此命门穴有培元补肾之作用,为强壮保健穴之一。 督脉上还有很多重要穴位 督脉上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穴位,例如风府穴,无论是外风引起的疾病还是内风引起的疾病,它可以通治;上星穴是治疗五官疾病的要穴;水沟穴是重要的急救要穴。 在无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平时也可经常刺激督脉以调畅五脏六腑之经气为基础,疏通心肾经络为轴心,调畅身体阳气,激发人的自愈能力,达到保健、提高免疫力、治疗疾病的作用。 治病范围最广的全能医生——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在体表的循行线,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上行过额至巅顶,行项后、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共67穴,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一条经脉。从上到下贯通整个人体,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膀胱经的主治范围就包括了从头到脚,包括颜面五官的病症,从这一点上看膀胱经应该是我们人体里的治病范围最广的全能医生了。 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可以辅助诊断疾病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即后止中线(督脉)旁开2横指,这条线上分布着十二背俞穴,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的穴位,这些穴和脏腑本身的分布位置相应,是脏腑器官的反应点,背俞穴局部出现的各种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结节、凹陷、出血点、丘疫及温度、电阻变化等,常被用来诊察相应的脏腑疾病。 膀胱经就像勤劳的清洁工,看起来不怎么起眼,却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一旦没有了它,或者它不好好干活了,我们身体这个城市就会处于无法收拾的瘫痪状态。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排毒通道,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剌激膀胱经,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把人体的废物从尿液中排出去。 人体有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是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排出体内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是通过大便把体内脏东西排出去的通道;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3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排毒通道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当然通过咳嗽、流鼻涕、流眼泪也能排出一些毒素。 膀胱经是掌握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膀胱经一定不能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能够把脏腑的毒通过膀光经后背的俞穴及时排出来,所以膀胱经还是排毒最简单、有效的一个通道。 : 1、治包括近视在内的任何眼疾:按揉晴明穴。膀胱经的走向是从头开始的,然后沿着头后边一直到脚外侧小趾边缘的至阴穴。睛明是它的第一个穴。 2、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热症:揉攒竹穴。攒竹穴在眉毛边上。 3、通鼻窍、治眼疾、头痛、癫痫:用10个手指肚每天梳头上的膀胱经50次。 4、明目醒神、降血压、防治颈椎病、感冒:揉天柱穴。天柱穴在脖颈子这块儿入发际0。5处。 5、治咳嗽老不好、心里发憋、心血管问题、胃痛、肝胆问题、腰酸腰痛:按后背傍胱经上的相应穴位。往背上走有众多穴位,它们都在后背中线旁开1.5寸和3寸的地方。 6、治疗生殖糸统方面的疾病:揉八髎。腰部往下还有好多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边4个,右边4个,共8个,通常叫八髎,主要在裤腰的下缘和尾骨尖中间这一段旁开2-3厘米处。 7、排毒减肥、治腰背痛、脑后头痛、足跟痛:压委中、委阳穴。委中穴在膝盖窝里。 8、治腰痛、座骨神经痛、痔疮:揉承山穴。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缘,找的时候,要把脚后跟翘起来,这样,小腿肚子就形成一个窝儿,这个穴位就在这个窝里。 9、治慢性腰痛立竿见影:揉飞扬穴。飞扬穴在承山穴斜下1寸的位置。 10、治感冒、膝盖发凉、血压高、眼睛酸湿、老花眼、腰腿痛、足跟痛、足跟裂:从飞扬穴一直推到昆仑穴。昆仑穴在外踝骨后缘这块儿,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穴位。 11、治腿抽筋、癫痫、身上老发紧:揉申脉穴。申脉穴在脚外踝下缘,不太好揉,但用食指指节硌的方法一下就容易找到。 12、治鸣、头痛、防感冒、通鼻窍、防止脚寒凉:揉金门到足通谷这一段膀胱经 13、正胎位:至阴穴。至阴穴在小脚指旁边,是膀胱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 九清温通按摩膏 成分及其成分功效 肉桂:在《本草纲目》中有“坚筋骨,通血脉,宜导百药”之功效描述,具有温经通络之效,善除上部肩臂肢节间的痰凝血滞。 红花:是一味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通经、改善微循环、抗炎等功能,常用于跌打损伤。 当归:能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常用于风湿痹痛,与红花合用可有效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局部养分。 乳香:辛散温通,具有调气、活血、止痛、追毒之功效。主治气血凝滞、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等。 没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本草纲目》曰:“散血消肿,定痛生肌”,还具有显著的消肿作用。 牛膝:别名接骨丹,《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具膝:有活血化瘀、强筋骨、利关节、镇痛等作用,主治腰膝关节疼痛。 透骨草:可以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止痛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筋骨挛缩等症状。 姜黄:能外散风湿寒邪,内行活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配合牛膝使用能起到引药归经的作用,使有效成分快速到达病灶部位。 桑枝:传统医药典籍记载,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等症。 蔓荆:疏散风热、镇痛之功效明显,主要用于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其镇痛作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主治: 四肢拘挛、腰酸背痛、腰腿无力、 腰膝酸软、坐骨神经、通经止痛、 止痛散肿、风寒湿痹、外伤风寒、 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冬伤寒邪、 血管痉挛、气血凝滞、心腹疼痛、 痈疮肿毒、铁打损伤、淤肿疼痛、 风寒湿痹、风湿痹痛、风湿骨痛、 风湿麻木、风湿瘙痒、皮肤风痒。 功效: 辛散温通、温经通络、通经活血、 扩张血管、引血下行、免疫调节、 改善循环、改善养分、调气活血、 补血养血、活血化瘀、活血通经、 活血舒筋、止痛通络、定痛生肌、 镇痛追毒、疏散风热、改善湿痹、 散血消肿、强筋活骨、祛风散寒、 祛风除湿、利关节、行水气。 《九清温通使用方法》 1.洁肤:清洁涂抹部位和涂抹人的双手 2.红外线灯照烤5分钟左右,然后三分钟左右的颈背部放松按摩。 3.推背:1次1-2袋,从颈椎到尾椎由上至下按摩疏通脊椎两侧筋脉、均匀涂抹腰部,借助红外线灯烤。连做5天,之后每三天一次。 4.擦拭:产品停留约30分钟后,以温毛巾或干纸巾擦拭残余膏体即可。 5.说明:建议每天使用一次 备注: 1.孕期,经期,哺乳期女士不可使用。 2.使用后4小时内勿洗澡,使用产品过程中及之后谨防吹风着凉。 3.肿瘤、囊肿、肌瘤、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禁用远红外烤灯,只按摩即可。 4.如肾阴虚(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小便短赤(晨尿茶色),口干舌燥,头晕,腰酸腿软,没精神,容易盗汗……)建议每隔3天使用1次“仙蓉温齐”,且宜在下午使用,不宜在夜间使用。 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