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张玉柱教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

时间:2020-8-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杭医院柴君雷穆中杰)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骨科常见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导致关节软骨受损,逐渐演变成骨关节炎。杭医院张玉柱教授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50余年,对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有独到的见解及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对张玉柱教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病因病机

《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膝者,筋之府。”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载:“筋之总聚处则在于膝。”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三气杂合而成,其临床表现为“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病理产物为积液。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可因膝部脉络受损、血溢脉外成瘀,瘀久化热,复感外邪,湿热相搏,终致湿热瘀闭;可因正气不足、脾肾亏虚、复感外邪而发病,致使津液、水湿停聚,筋脉失养、挛缩而致关节肿痛不利;病机为本虚标实。

治疗方法

根据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病因病机,可以将其分为湿热阻络证、痰湿阻络证及脾失健运证3种类型,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利湿、祛风消肿止痛为主,兼以补脾益气。

湿热阻络证湿性重浊、黏滞,易损伤阳气,可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血溢脉外,阻滞经络关节,致使阳气不得输布,瘀久化热,从而形成湿热阻络证。临床常表现为膝关节局部红肿、重痛,得冷则舒,心中烦热,口渴、口苦,大便黏滞,小便赤热,舌苔黄腻,脉数或滑数。主要治疗方法为清热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止痛。痰湿阻络证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得阳气煎熬而成,炼液为痰,其质稠浊;饮得阴气凝聚而成,聚水为饮,其质清稀。痰饮一旦形成,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各种症状。《杂病源流犀烛》载:“痰饮……而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痰湿阻络证临床常表现为膝关节肿胀、屈伸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肌肉酸楚,身重神疲,胸闷,纳呆,泛恶,舌苔白腻,脉沉、濡、缓。主要治疗方法为祛湿、通络、止痛。脾失健运证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可以将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供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脾气健运,则四肢营养充足,活动有力;脾失健运,则四肢营养缺乏,可见倦怠无力,甚或痿废不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脾失健运证临床常表现为膝关节肿胀,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舌质淡,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主要治疗方法为健脾、祛湿。分期用药

根据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发病情况,可以将其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2种类型。张玉柱教授认为,临床应注意分期治疗,辨证用药。

急性期急性发病者,多由跌打损伤引起,致使膝部血溢脉外,瘀血导致筋脉闭阻,不通则痛,同时瘀久化热,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止痛、祛风利湿通络为主。张玉柱教授常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用药,并认为药量宜重,因为此期以实证表现为主,“实者泻之”,大剂量的药物有利于祛除实邪。常用内服中药包括当归、红花、桃仁、水蛭、威灵仙、豨莶草、防己、木瓜、川芎、延胡索、白芍、川牛膝、泽兰、赤小豆、绵萆薢等。桃仁、红花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两者相须为用,再辅以具有破血逐瘀功效的水蛭,可以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养血柔阴、缓急止痛,两者合用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威灵仙辛散温通,能通行十二经,可以祛风湿、通络止痛;木瓜性温,可以益筋和血、醒脾祛湿除痹;豨莶草辛散苦燥,可以祛风除湿、通利关节;防己可以祛风除湿、清热止痛;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与延胡索相须为用,可“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泽兰、赤小豆、绵萆薢,可以利湿消肿;川牛膝可以活血通经,引火下行,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常用引经药;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止痛、祛风利湿通络的功效。若疼痛明显,可加用制川乌、蜈蚣、全蝎等,搜风通络、活血止痛;若寒邪偏盛,可加用淡附片、干姜、肉桂等,温阳散寒止痛;若热邪偏盛,可加用黄柏、土茯苓、牡丹皮等,清热凉血止痛。张玉柱教授认为,在内服上述中药的同时,可以外敷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金黄散(即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如意金黄散),以达到内外兼治的目的。此外,张玉柱教授认为此期应注意保持患膝制动,以2周左右为佳,在此期间可适当活动患侧踝关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慢性期慢性发病者,多由体虚日久,复感风寒湿邪所致;一般挟湿者居多,可使脏腑津液输布障碍,导致水湿停聚局部,从而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素问·刺法论》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南宋·严用和《济生方》载:“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慢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多累及脾、肾,治疗方法以补益脾肾、祛风除湿为主。张玉柱教授认为,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此期可采用独活寄生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量宜轻,避免药量过大伤及脾胃。常用内服中药包括独活、桑寄生、秦艽、肉桂、杜仲、牛膝、五加皮、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人参、白术、防己、威灵仙、甘草等。方中独活为君药,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可以祛除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秦艽为臣药,可以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肉桂可以温经散寒、通利血脉;桑寄生、杜仲、牛膝、五加皮可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且桑寄生还可祛风湿、牛膝还可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可以养血和血;人参、茯苓、白术可以健脾益气;威灵仙、防己可以祛风湿止痛;甘草可以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益脾肾、祛风除湿的功效。若肾气虚弱,腰膝酸软乏力明显,可加用狗脊、鹿角等;若阳虚畏寒,关节疼痛明显,可加用淡附片、干姜等;若阴虚烦热,腰膝疼痛绵绵,可加用熟地黄、女贞子、龟甲等。张玉柱教授认为,在内服上述中药的同时,可以局部外敷百草伤膏(浙药制字Z,主要成分:生川乌、生草乌、冰片、醋没药、肉桂、樟脑、甘松、细辛、麝香、白芷、醋乳香、三棱等),增强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膏药在慢性病的治疗上有独特优势,膏药外治是对中药内治的良好补充,辅助外用膏药不仅可以减轻临床症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文章来源:柴君雷,穆中杰.张玉柱教授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经验[J].中医正骨,,32(4):72-74.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smwo.com/zlcs/12209.html
------分隔线----------------------------